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礼让斑马线成为文明线 兰州市民建议:车辆要自觉礼让 行人要主动律己

 2019/08/13/ 08:40 来源:兰州日报 首席记者葛强

礼让斑马线成为文明线

市民建议:车辆要自觉礼让行人要主动律己

不礼让斑马线的车辆仍有不少

斑马线礼让行人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体部署,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整体文明程度,大力倡导市民文明言行,培育文明社会风尚,提高市民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深入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及“一月一主题”方案要求,从8月1日起在全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交通陋习专项整治”整治月活动。为此,本报开展了“交通文明行为大家谈”话题,将针对行人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驾驶摩托车不戴安全帽、行车抛物等多种不文明交通行为展开讨论,同时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提出自己建议和见解,共同推动整治我市交通陋习专项整治方案的贯彻和实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葛强 文/图

  本期话题

  不礼让斑马线应该怎么办?

  诚邀您对此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

  街采

  近日,记者在蹲点过程中发现,上下班高峰期,不礼让斑马线的车辆仍有不少,他们在通过斑马线时,依旧通过鸣笛警示等办法,快速通过不礼让行人;但大部分车辆形成了礼让斑马线的习惯,在斑马线前能主动停车等候,让行人先通过。

  “刚刚从斑马线过马路走了一半时,那辆车加速从面前通过,我还是挺害怕的。”昨日下午,市民张女士在广场西口过马路时,遭遇了机动车的“不礼让”,她仍心有余悸。随后记者在广场西口、甘南路、金昌路等多个未设置红绿灯的斑马线路口进行采访,发现部分司机在斑马线前忽视礼让,与行人和非机动车抢行,安全隐患大。当日中午12时许,在白银路与永昌路的十字,一辆五菱宏光面包车快速穿过斑马线上的行人队伍疾驰而去。此时,该路口过马路的行人不断,少数司机不愿等待,按喇叭催促。“这里有文明交通劝导员的时候,秩序会好一些。平时,车跟人抢道的现象经常发生。”一名在附近工作的市民告诉记者。

  下午5时50分许,甘南路一中十字路上,一些学生从斑马线过马路。而此时,两辆小车未对过马路的学生进行礼让。按规定,机动车行经学校路段时,时速不得超过30千米。而部分“心急司机”加速通过斑马线路段,明显已超速,过马路的学生不得不站在原地等待。晚高峰时段,位于解放门附近的斑马线上,行人、非机动车通行量大,因未设置交通信号灯,部分车辆在经过此路段时,常常加速通过,并未礼让。记者对行人过马路的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当行人数量较多时,机动车往往会选择让行;而当行人数量少特别是“形单影只”时,多数机动车会选择加速通过,“忘记”让行。

  建议

  市民赵先生认为:大力倡导宣传礼让斑马线的社会公德,号召市民礼让斑马线从我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树立“礼让斑马线”的社会公德。倡导宣传“礼让斑马线”要强调相互礼让,而不是单方面礼让。即要倡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上行人,确保行人安全,同时还应倡导行人快速通过斑马线和在斑马线口礼让机动车辆,体现一种相互尊重,礼让的社会公平公正。建议政府部门拿出资金,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在有斑马线的路口设置红绿灯,并严格按红绿灯指示行走,确保交通秩序。

  网友“秋天的风”说:交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等交通违章行为的监管力度,切实保障行人的路权和人身安全。并依托电视、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等传播手段,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及该法第四十七条的宣传力度,通过建立信息发布官方平台,及时曝光交通违章行为,以不断增强机动车驾驶员的守法意识,促使机动车文明出行、礼让行人。同时通过现场执法、摄像头抓拍取证、鼓励市民随手拍举报等方式方法,严管重罚机动车在斑马线、十字路口与行人抢道等违章行为,杜绝车不让人等文明陋习。

  市民岳先生认为:斑马线前礼让,看似一个小小细节,却体现出现代城市公民的素质。礼让斑马线形成制度化,将有效制度辅以坚决执行,才能形成长效管理。首先,我市公交系统对公交车司机礼让要有一套细则,同时呼吁出租车、公务用车、网约车等带头文明出行,并且推出专注斑马线的电子警察设备等,形成了长效化管理。其次,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也要有一套操作细则,把礼让斑马线写进公民遵守社会公德细则,在严抓和呼吁之下,使礼让斑马线入市民之心、入市民之脑,进而形成一种社会默契或社会惯例,这是长久维持这一文明现象的能量来源。

  提示

  本报下一篇“交通文明行为大家谈”为开车不系安全带不文明行为应该怎么办?市民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发送至184423139@QQ.com,也可以将有针对性、有典型性的建议发送到本报微信平台或者微博,或拨打本报新闻热线6132888反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