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甘报故事《甘肃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甘肃日报》让我鼓起理想的风帆

 2019/08/30/ 06:1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张 云

【甘报故事《甘肃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

《甘肃日报》让我鼓起理想的风帆

  张 云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我人生几次转折的关头,是《甘肃日报》让我鼓起理想的风帆,有诸位编辑老师的关爱扶持,几十年来我才能坚持业余文学创作,笔耕不辍。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告别军营来到坐落在大山深处的“三线”工厂,临时负责汽车运输队的工作。一天,我在车间办公室看到《甘肃日报》的一则征文启事,我的心动了。熊熊炉火,叮当锤声,工人高涨的劳动热情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处女作工业题材的散文《炉火熊熊》1972年4月13日在《甘肃日报》征文专版发表后,选入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选本《神泉日出》,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振作精神,坚持业余文学创作,以后不断有机会参加省内外文艺创作学习班,也有报刊编辑向我约稿,我有缘成了工人业余作者队伍中的一员,常有写工厂生产经营和工人工作生活的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见诸报刊。厂里组织工人理论队伍时,我被抽去担任了工人理论队伍的副组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调进一家国有大企业党委任宣传科长。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工厂里每天都有感人的新鲜事发生,广大职工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精神无时不在鼓舞着我。同时在新形势下企业内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我有感而发创作了工业题材短篇小说《三斧开路》,1981年7月17日《甘肃日报》“百花”副刊版刊发。企业内部个别对企业改革思想有疑虑的人,对《三斧开路》提出了非议和指责,甚至给党委书记建议撤掉我宣传科长的职务。我感到很委屈,给《甘肃日报》副刊部写信反映了厂内一些人对《三斧开路》的非议。不久厂党委收到了《甘肃日报》副刊编辑刘玉老师的回信,干部会上党委书记让我宣读了刘玉老师的信,刘老师在信中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改革就是要解放思想,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宣传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塑造企业改革中成长起来的新人形象,是时代赋予文学创作者的神圣使命。小说《三斧开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企业改革中出现的新的矛盾和问题,塑造了厂长程浩这样一个敢担当、勇于改革的企业家形象,毋庸置疑是一篇为企业改革鸣锣开道的好作品……

  没等我宣读完,有个厂里搞改革试点的车间主任带头鼓起了掌,接着会场里掌声骤起。掌声对我无疑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坚定了我坚持工业题材文学作品创作的信心,给了我为企业改革鼓与呼的勇气。我坚持深入车间班组,和工人交朋友,向工人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激发了创作热情,坚持工业题材文学作品创作,每年都有反映工厂生活和企业改革题材的作品问世,我荣幸地加入了甘肃省作家协会。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担任了企业工会主席,后来又担任了企业党委书记,发动和依靠广大职工群众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是党委工作的重点之一。职工群众在企业改革中勇于担当的勇气和为企业发展勇于奉献的精神,给了我鼓舞,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更给了我文学创作的力量和胆识。我身为长年生活在工厂生活在职工群众中的业余作者,义不容辞地用自己手中的笔,反映广大职工群众在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内部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塑造工人阶级的典型形象,为敢于担当勇于改革的企业家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不息的广大职工树碑立传。这期间除创作有工业题材的小说、散文在报刊上发表外,还创作了几篇反映企业改革新气象和业绩的报告文学,分别收入大地出版社出版的《西部之光》和红旗出版社出版的《明星灿烂》报告文学集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写了两篇反映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寄给《甘肃日报》“百花”副刊后不久,副刊编辑彭中杰老师来信一针见血地告诫我,作品中的人物穿着农民的衣服,说着工人的语言,可见你对农村生活太不熟悉了。还是写写你熟悉的工厂工人生活吧。反复读着彭中杰老师的来信,我头脑终于清醒了,重又潜心于工业题材散文、短篇小说创作的同时,创作出版了32万字的工业题材长篇小说《甜的铁,腥的铁》,获天水市首届“五个一工程”长篇小说奖。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虽然正式退休了,但我退而不休,继续为工业题材文学作品创作不懈努力,承蒙《甘肃日报》副刊编辑老师的关注,几乎每年都有小说、散文在“百花”副刊版发表。在工厂几十年,我挖掘难忘的工厂工作生活的矿藏,潜心创作了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光耀”杯第一届、第二届大赛参赛作品《酷夏》《从头越》,为那些已经离岗和还在岗继续为实现中国梦奋战的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朋友们送上了一份礼物,无疑也是对多年来《甘肃日报》关注扶持过我的各位编辑老师的回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