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嘉峪关篇】抢抓“一带一路”最大机遇 谱写“戈壁明珠”时代华章

 2019/09/09/ 02:5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改革开放加速深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后,嘉峪关市随令即行,推出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综合执法和市场监管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湖长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调整取消行政审批事项70项,行政许可事项减幅达到43%,行政服务事项办理时限缩减32%。实施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国有企业改革效应不断放大。抢抓“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历史机遇,东连、西进、南向、北拓并重,全面推进物流通道、节点和网络建设,谋划布局大型煤炭、大宗矿产品仓储集散中心,建设多式联运物流园、铁路物流基地;实施嘉峪关机场改扩建、航空口岸、空港物流园等项目,加快国际港务区建设,着力打造综合物流枢纽城市和现代物流集散中心。目前,嘉峪关国际机场通航14座城市,客流突破50万人次。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在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协作发展、文化旅游融合、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与酒泉市开展深度合作,合力共铸省域副中心城市群。

  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积极构建文旅商体深度融合、全域全季全业全面发力的文化旅游格局,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用足、用好“天下第一雄关”响亮名片,依托丰富的长城丝路文化资源,组建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以深度研究挖掘长城文化旅游新内涵;实施长城旅游公路、方特欢乐世界、方特丝路神画、花卉博览园、峪泉古街等重点项目,以重大项目构建长城文化旅游新格局;举办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国际短片电影展、国际房车博览会、国际铁人三项赛、长城马拉松等节会赛事,以精品节会引领长城文化旅游新趋势;推行低空飞行旅游项目,开发长城丝路文化主题系列文创产品,实行酒泉、嘉峪关市民免费游关城、关城夜游和门票三日制等优惠政策,以全新业态展示长城文化旅游新形象。2018年旅游人数突破1048万人次,旅游收入73.9亿元,分别是1993年的118倍、449倍,其中,关城旅游人数160.73万人次,比2006年翻了4番,接待境外游客1.3万人次。目前,嘉峪关已从人烟稀少的小村镇,到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国家二类重点旅游城市,继而转变为长城旅游、西部旅游、丝路旅游、国际旅游重要目的地。

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

嘉峪关。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金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嘉峪关地处祖国西部内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恶劣。我们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市上下矢志不渝坚持“生态立市”战略,连续24年开展“绿化年”活动,建成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明珠文化公园、讨赖河生态园、南湖文化生态园等一批公园绿地。全市公共绿地已达110多处,城市公园14座,人工湖20多个,生态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70.4平方公里,绿地面积2756.66公顷,绿化覆盖率4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6.5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积27.7平方米,森林覆盖率12.43%,相比建市初期,全市绿化覆盖率增长8倍,森林覆盖率增长19倍。“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30多亿元开展污染防治,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83%以上。今天的嘉峪关,雪山映照、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空气洁净,赢得了“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誉。

  城乡融合整体发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嘉峪关城市大、农村小的特点,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逐步走出了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的“三农”发展新路子,城镇化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公共服务对农村的覆盖率、社会保障一体化水平等指标达到全省第一。扎实推进“双促双增”精准帮扶行动,向所有行政村派出帮扶工作队,突出产业帮扶、项目帮扶、政策帮扶、金融帮扶,完善“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加快整村推进、全面振兴。利用荒滩、戈壁、盐碱地等土地,发展特色种植、反季果蔬、采摘观光、高效制种、优良畜禽等产业,完善农产品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销售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充分挖掘乡村休闲娱乐、生活体验、观光旅游的潜力,积极发展标准化、精品化、特色化乡村旅游。2018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3.98亿元,是1971年的67.6倍。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对接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低保、医保标准城乡并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居家养老服务农村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投入3亿多元,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生活垃圾清运工程、农村公厕建设、户厕改造等12项重点工程,持续推进“美丽庭院、美丽村庄、美丽家园”建设。

  民生保障不断强化。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下工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认真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持续加大“双创”工作力度,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数量占到民办园总数的7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入学率100%、巩固率99.6%。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大病救助、医保、低保等标准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截至2018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785张,是1966年的3.8倍。在全省率先实现75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6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嘉峪关市被确定为第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启动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累计投入89.9亿元,全面完成旧三年10171户任务,有序推进新三年31014户任务。目前,嘉峪关市城乡家庭轿车保有量分别为每百户60辆、68辆,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38.2平方米、39.4平方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美誉度更加彰显,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全市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坚持好干部标准,牢固树立政治硬、品行好、作风强、实绩优的鲜明用人导向,以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更大气魄选用了一批优秀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出台《嘉峪关市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注重提拔使用年轻干部,有效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为所有行政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50名干部赴庆阳环县开展驻村帮扶,选派干部到酒泉、酒钢公司挂职锻炼,让干部在基层一线火热实践中磨砺成长。认真抓好中央、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和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倡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查涉农领域、涉黑涉恶等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坚决减存量、遏增量,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得到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逐步形成。

  在今年8月的甘肃之行中,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嘉峪关市,登上关城察看关隘、建筑布局和山川形势,对长城文化传承和保护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希望,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和激励、倍感振奋和温暖、倍增信心和决心,极大提振了全市上下砥砺前行、干事创业的斗志和干劲。全市上下将不忘初心、感恩奋进,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统揽,积极抢抓“一带一路”这个最大机遇和新时代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带来的战略机遇,坚持多元产业共建、大小旅游共抓、陆海开放共济、教育医养共重、城乡发展共融、区域协同共赢,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瞄准方向、开拓创新,团结一心、真抓实干,持续创造富民兴陇的嘉峪关作为,不断续写富民兴陇的嘉峪关篇章,让“戈壁明珠”更加熠熠生辉。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嘉峪关市委宣传部提供

首页  上一页  [1]  [2]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