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嘉峪关篇】扎根戈壁 砥砺奋进

 2019/09/09/ 03:0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张文博 通讯员 李多进 杨 亮 朱 玲

  从“地窝子”到高楼雅居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通讯员 李多进

改造后的惠民小区。

  1958年12月,酒钢正式开工,一批批建设者聚集在雄关脚下,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为共和国的钢铁事业不懈奋斗。顶烈日、冒严寒、战戈壁、抗风沙,当时的建设者们,住着“地窝子”“干打垒”,睡着“马架房”……

  嘉峪关城市博物馆展出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幕幕场景,充分展现了酒钢人“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创业精神,他们用青春和年华、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支支动人的创业新曲。

  进入70年代,随着酒钢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各项产业的发展,酒钢建设者的生活条件也由此得到了很大改善。原先朝夕相伴的“地窝子”“干打垒”成了历史,一排排崭新的平房在雄关脚下拔地而起。

  “那时候,酒钢建设的平房大多由青砖、土坯砌成,十分洋气。每户三四十平方米,包括两到三间卧室和厨房。但是只有双职工才有分房资格,单身职工和家属户口不在本市的只有羡慕的份。”回忆起当年生活场景,酒钢退休职工张克增老人感慨万千。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酒钢和嘉峪关市属单位开始大量修建楼房。为了满足更多人的住房需求,那时的楼房,每户居住面积不大,平均五六十平方米,最大不超过100平方米,被称为“鸡窝楼”,有的家庭几代人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十分拥挤。

  进入新世纪,酒钢平房和“鸡窝楼”逐渐被甩到历史潮流的末端,成为寄于高楼大厦之下的棚户区,与这座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格格不入,棚户区落后的生活条件、残缺的基础设施、脏乱的环境卫生也成了老百姓日常诟病的话题。搬离、拆迁棚户区,成为当地老百姓的迫切愿望。

  2015年9月15日,嘉峪关市棚户区改造动员大会召开,一场史无前例的棚改攻坚战拉开序幕。嘉峪关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金融支持、滚动发展”的运作模式,坚持“先补偿后拆迁、原地安置为主、易地安置为辅、先规划后建设”的工作方式,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进程,努力实现全市棚户区居民从“忧居”变“宜居”的总体目标。

  2015年至2017年,全市10171户居民实现了“以危换安、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的“新居梦”,彻底改变了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也改善了城市面貌。一座座新建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矗立戈壁钢城,一张张乔迁新居的笑脸如花儿般绽放……

  在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同时,嘉峪关市还不断加快涉及31014户居民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截至去年,全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9.5平方米,住有所居、住有优居、住有美居的目标正在变成现实。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