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用“上海声音”讲述敦煌故事

 2019/09/11/ 14:41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秦娜

  创排:精品永远在路上

  好剧,一定是“磨”出来的。

  虽说拿到了创排的“许可”,可对茅善玉来说,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

  “沪剧的‘吴侬软语’更适合表现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的内容,做这种大型的历史题材对沪剧、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茅善玉坦言。她深知要做的还有很多。

  “我们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向西,每到一处,当地人得知我们是为创排《敦煌女儿》而来的,都竖起了大拇指。”回想起2012年第一次到敦煌的情形,茅善玉仍然历历在目。一路上,樊锦诗的故事听得越多,茅善玉就越感动,就越想把这部剧做好。

敦煌女儿IMG_9338_副本.jpg

《敦煌女儿》剧组赴敦煌采风时,樊锦诗向茅善玉介绍莫高窟。(资料图)

敦煌女儿IMG_9339_副本.jpg

  《敦煌女儿》剧组在敦煌采风期间,樊锦诗、彭金章与他们的剧中饰演者茅善玉、钱思剑交流。(资料图)

  八年间,《敦煌女儿》主创团队6次深入敦煌,进沙漠、看石窟、访学者……体验文物工作者的工作,与专家学者座谈,和当地群众聊天……“每次都有新收获,每次都有新启发。”茅善玉说,随着了解的深入,一个立体的“樊锦诗”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莫高窟守护者的群像也越来越具体。

  剧中有一幕,樊锦诗白天要进洞窟工作,无人看管年幼的儿子,只能“狠心”将儿子用麻绳拴在床上……演出时,这一幕许多次戳中观众的泪点。这样的细节就是当年茅善玉和彭金章先生聊天聊出来的。

  为了增加整个剧的历史厚重感,主创团队从剧本到台词一字一句地抠。专业的唱词怎么唱到打动人,茅善玉自己设计了很多唱腔,用于表达不同剧情中的情绪,有时演到动情处,泪水总是夺眶而出;她甚至借鉴京剧、话剧等表演方式,让人物更具戏剧张力、更大气。

敦煌女儿IMG_9343_副本.jpg

《敦煌女儿》排练照。(资料图)

  剧中,茅善玉要从樊锦诗的25岁一直演到80多岁,这么大的年龄跨度,在她的艺术生涯中也是头一次。表情、神态、动作……茅善玉仔细观察、反复揣摩,力求和人物贴近。

  排练、修改;再排练、再修改;再推翻重来……一次次,茅善玉和自己较劲;一遍遍,全剧组都憋着一股劲。8年过去了,到底改了多少遍,没有人能记得,只是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版本已和最初的版本全然不同。

  精品永远在路上。八年来,主创团队始终在创新中追求精益求精。比如,剧组将有着“东方蒙娜丽莎”之称的高窟259窟禅定佛的呈现方式由意象化改为具象,使整个剧更加富有诗意;再比如,在兰州首演版中,又增加了敦煌数字化保护成果,剧中用多媒体的形式将一尊尊佛像从白描到3D立体的数字化进程呈现给观众,令观众大呼震撼。

敦煌女儿IMG_9347_副本.jpg

  2018年5月22日晚,《敦煌女儿》在上海首次带妆彩排,樊锦诗观看演出后上台与主创人员交流。(资料图)

  自2018年成功首演后,沪剧《敦煌女儿》先后走进北京、江浙等地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强烈反响。截至目前,已有近四万人次观众走进剧场,通过舞台走近敦煌,在为敦煌博大精深的石窟艺术所折服的同时,也为敦煌守护人的精神感动落泪。

  茅善玉并没有满足。“我们要像敦煌人一样,扎根下去,真正把这部剧打磨成留得下、传得开、有文化内涵的精品力作。”茅善玉说。

  使命:讲好敦煌故事

  敦煌的故事很多,敦煌的故事很长,讲好敦煌故事,《敦煌女儿》还只是一个开始。

  9月7日,《敦煌女儿》剧组第7次来到敦煌实地采风,现场聆听了樊锦诗的讲座,并与敦煌研究院交流座谈。

IMG_9350_副本.jpg

9月7日,《敦煌女儿》剧组在敦煌研究院聆听樊锦诗所作的讲座。

  “上海沪剧院耗费八年时间打造《敦煌女儿》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好的艺术品和好的艺术成果就是要历经长期打磨形成的。”交流活动上,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对沪剧《敦煌女儿》赞赏有加。

  在赵声良看来,敦煌莫高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期间不断发展,每个时代都有创新,每个时代都创作出了不同风格的作品,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敦煌艺术就是创新的典范,就是总书记告诉我们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体现,也是我们传承创新的宗旨。我们一定要守住传统文化的根底,用开放的思想广泛吸收外来的东西,为这个时代、为未来创造新的东西,树立文化自信。”赵声良说。

  赵声良的倡议引起了上海沪剧院的共鸣。“对沪剧院而言,创排这样一部作品是艺术上的挑战,更是精神上的洗礼。”茅善玉深情地说,这八年间我们历经了许多困难,但从来没有放弃的念头,那是因为几代敦煌人为守护莫高窟奉献一生的精神在感召我们,给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正如总书记视察莫高窟时所指示的,我们要把保护好我们的国粹、讲好敦煌故事、发扬中国精神当作我们的使命,为讲好敦煌故事尽一份心,为服务‘一带一路’出一把力。”茅善玉表示。

IMG_9349_副本.jpg

座谈会上,上海沪剧院与敦煌研究院互赠纪念品,并达成合作意向。

  茅善玉介绍,明年上海沪剧院将与敦煌研究院、上海广播电视台SMG共同合作拍摄沪剧电影《敦煌女儿》,让中国文化和“莫高精神”通过大荧幕传播得更远。与此同时,上海沪剧院还计划以戏带动观众对敦煌的了解,通过敦煌文化与沪剧表演相结合,探索尝试“文旅同行”,传播敦煌文化。

  如今,“讲好敦煌故事”又多了一份力量,于茅善玉是一件幸事,于敦煌文化更是一件好事。(本文图片由上海沪剧院、甘肃省文旅厅提供)

首页  上一页  [1]  [2]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