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看今朝西风陇韵 四十载芳华正劲——甘肃建投三建集团从“修”到“建”的安居圆梦纪实

 2019/09/12/ 04:0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杨海蓉 李洁

四川百郦锦城。

  甘肃三建综合楼。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三建的答卷,壮美而秀丽。作为抗震维修公司演变而来的建筑公司,始终与改革开放一路同行,与共和国的命运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矢志不渝,经历了严峻考验和痛苦洗礼。

  四十年来,三建从辉煌的历史中走来,从“维修”到“建筑”的浴火重生,犹如绚丽多彩的迎春花,馥郁芬芳里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气息。它积淀着历久弥新的文化,接续着踵事增华的新风景,浸润着满满的深情,开启了当地百姓安居的圆梦之旅。

  这片滋养了黄河文化、孕育了奋进精神的热土,正迸发出崭新的活力。

  三建正在由“大”到“强”转变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它的成长历程不仅印证了企业发展铿锵有力的步履和足音,也见证了兰州城市建设的新面貌和新变化。

  走进新时代,三建将不负嘱托,不负芳华,不负时代,坚定地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以新的豪情续写陇原大地城市建设发展新篇章!

  杨海蓉 李洁

  走进历史,见证小企业的大担当

  1976年,唐山大地震爆发,甘肃抗震维修公司应运而生。作为甘肃三建的前身,一开始就因自己的特殊使命而承担了非同一般的社会责任。

  三建退休职工陈伟回忆道:“1976年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真的是刻骨铭心。1958年出生的我们背起行李,走进了广阔的农村天地。唐山大地震发生时大雨倾盆,那时通信不发达,帐篷很少,知青们在院子里用塑料布搭起简易帐篷,用来防震。由于唐山大地震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这一批知青在1979年就全部回城了。当时大概200多人,总共成立了两个队,负责省上所有公有住房的抗震维护和加固。我从青春年少直至花甲退休,用40年的时光见证了甘肃抗震维修公司破茧成蝶、砥砺奋进的历程……”

  同年冬天,从兰州开往北京的列车上,甘肃省支援天津抗震救灾工程公司青年突击队,前往受唐山大地震波及的天津支援灾后重建。那时的施工条件根本无法和现在相比。瑟瑟寒风中,小伙子们穿着长雨靴站在冰冷的泥水里一锹锹地挖着基础。由于施工项目临海,地下水位高,边挖边抽着水,不时还会有余震袭来,只能挖挖停停。黑暗中大家手拉手,互相鼓励,相互照应。就这样,在大地的不断震动中用铁锹挖出了厂房基础,然后24小时三班倒浇筑混凝土。机关干部、医务人员都来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推砂石、倒水泥、搬模板、抬钢筋,每一个人都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虽然每月只有三十几元的工资,也没有“奖金”“补贴”之说,但是没有人计较报酬,也没有什么工种、职务之分,大家的共同目标就是早日恢复灾区生产。两年后,天津渔轮厂、大沽化工厂、天津碱厂等一座座新厂房拔地而起。小企业践行承诺的背后是大责任与大担当。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