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扎根西部热土 服务谋求发展——兰州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2019/09/17/ 04:3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李欣瑶

  “反哺”西部服务区域发展

  “十大生态绿色产业”是我省巩固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身处甘肃,兰州大学自觉地将研究方向与我省的“十大绿色生态产业”相结合,用高水平的研究“反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

  围绕“十大绿色产业”,兰州大学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主动联合中央在甘单位,组成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专家组,开展生态产业研究,编制生态产业绩效评价方案,助力甘肃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带领项目团队在田间工作。

  兰大研究团队主动对接甘肃药业投资集团,推动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与甘肃悦达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建数字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校企合作平台,开展“一部手机游甘肃”网络平台研发,共建甘肃最大规模葡萄渣提取基地,开展高放废物处置技术研发以及稀土产业技术开发等产学研合作,有力推动了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我省中药资源丰富,是全国当归、党参、黄芪、板蓝根等大宗药材主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地。

  兰州大学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主持完成《甘肃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等20余项政策规划,有力促进了区域中医药产业发展。此外,编撰完成了《甘肃中草药资源志》,对甘肃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教学科研等产生了积极作用。

  “兰白自创区”是国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部署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平台。兰州大学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和省市发展需要,主动融入自创区建设,设立了绿色材料研发中心、稀土功能材料研究院、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菊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等校企校地合作平台,通过成果转化、联合技术开发、人才服务等形式具体服务自创区建设。

  目前,兰州大学教师在自创区创新创业已累计成立16家企业。在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已落地注册企业8家、入驻项目团队12个,完成研发和技术转移项目16项。由学校团队提供技术服务的兰州新区精细化工园区,半年时间签订招商合同49项,投资106亿元。

  在我省脱贫攻坚“战役”中,兰州大学教师纷纷投入其中。截至目前,兰州大学累计选派驻村帮扶工作干部24名,进村入户1万多人次,协调投入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50多项,改善了帮扶贫困村穷困面貌,强化了贫困户“造血”功能,帮扶的平凉市崆峒区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

  兰州大学教授丁文广团队坚持深入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开展研究,他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生计改善-生态恢复-灾害风险管理”的耦合模式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绿色母牛银行”机制,被国务院扶贫办和甘肃省各级政府部门大面积示范推广,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种“参与式”模式深受农户欢迎,为当前正在推进的“精准扶贫”项目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10多年来,丁文广团队累计筹资1.5亿元,在甘肃乃至西部20个省份实施扶贫发展项目,使20多万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受益。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郭旭生,实验室就在农田边。他发现定西市实施退耕还草工程后,大面积紫花苜蓿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价值。

  郭旭生和他的团队就提出了发展商品化青贮饲料产业的建议,这一建议被当地采纳并得到了推广。通过该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2018年定西市建设商品化青贮饲料加工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29家,加工各类青贮饲料169.99万吨,销售额达10亿元,仅草畜产业带动贫困户达6.5万户。

  据统计,定西市全市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以上来自草牧业,郭旭生团队的研究和建议有效推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兰州大学每年招收的本科生、研究生中,西部生源、农村生源超过50%,甘肃生源占到四分之一;每年有超过50%的毕业生选择留在西部工作创业或继续深造,其中博士毕业生在西部就业的比例高达70%以上。此外,兰州大学还是“双一流”A类高校中唯一招收“免费医学定向生”的高校,近五年为西部输送选调毕业生1000余名,600余人到县及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就业,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骨干人才310余人,为西部各个行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保障甘肃乃至西部地区人民健康方面,兰州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积极承担起这一重任,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2008年7月,兰州大学附属医院率先发现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了三鹿牌配方奶粉是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成立了处置“三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处置流程,连续2个月集中为患儿免费筛查、免费治疗。兰州大学附属医院接诊14303人次,确诊1030人次,住院209人次,手术15例。

  当时,受我省有关部门委托,兰州大学组织集体攻关,仅用4天时间,就研制出液态奶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检测成本仅为仪器分析方法的十分之一,测试仅需时间20-25分钟,操作简单,对完成检验任务,从源头提高奶制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包虫病在甘肃省乃至西部地区广为流行,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和畜牧业生产。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兰州大学就成立包虫病研究室,在包虫增殖生长规律、泡型包虫病临床病理学和包虫病流行、中医治疗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自拟组方的“消包汤”在治疗包虫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

  此外,由兰大附属医院承担的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包虫病防治项目外科手术救治,为包虫病救治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确保包虫病患者顺利就医与手术,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救治水平。

  甘肃及西部地区胃癌等高发肿瘤发病率位居全国前列,严重危害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兰州大学附属医院启动了甘肃省上消化道早癌筛查项目,在全省13个市区建立了50个项目点,覆盖人口1491万人,早癌检出率达67.77%。此外,还在国内率先建立“多学科会诊(MDT)远程智慧共享平台”,已实现与甘肃陇南、庆阳等地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互通,兰大附属医院通过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远程会诊消化道肿瘤疑难重症患者,培训医护人员,受到广泛好评,极大地提高了甘肃省消化内镜诊治的综合水平。

  在胃癌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控研究方面,兰州大学建立了细胞免疫治疗转化中心,构建了有效的胃癌早诊模式,建立了高原地区胃癌发生的研究体系,治疗病人300多例,取得良好效果。2018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多中心胃癌研究项目中国唯一成员单位。

  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是扶贫的硬骨头。兰州大学附属医院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战,制定了“组团式”健康扶贫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建立了对口支援帮扶模式,全面提升了对口支援医院的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

  兰州大学附属医院建立了“送医上门”“送人就医”“双向转诊”“一人一策”等工作机制;选拔专业技术骨干,组建“组团式”健康扶贫医疗队;帮助受援医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支援建设重点学科、薄弱学科和区域县级医学中心建设。

  通过这种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兰州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受援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大大提高了我省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