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大美高原书写幸福答卷——甘南州专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019/09/19/ 07:1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徐锦涛

大美高原书写幸福答卷

——甘南州专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9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甘南州专场新闻发布会。这是记者在现场提问。孟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

  七十年砥砺前行,七十年感恩奋进。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甘南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各族群众生活品质稳步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9月18日上午,由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甘南州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兰州举行。甘南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副州长王建军就媒体记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回答。

  中国青年报记者:近年来,甘南州创新开展了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创建,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赵凌云: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区,是甘南州委、州政府面对甘南社会发育滞后、经济发展靠后的历史现实和与其相伴相生的思想观念落后、生产生活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的战略举措,目的是通过全方位、全天候、全领域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净化生活环境,美化心灵环境,让新时代文明之风打破长期以来“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和“脏乱差”的生活习惯,激发新时代发展新动能。我们首先建立制度,颁布实施和制定了《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条例》等一系列制度措施,推动整治工作向长效化、常态化转变;其次是压实责任,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推行区域包抓责任制;第三是加大投入,将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经费纳入州县两级财政预算,加大资金筹融渠道;第四是齐抓共管,开展专项整治等行动,并加大督查力度和密度,以督查倒逼责任落实;第五是全民参与,营造“爱环境、讲卫生、守秩序、促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人民网记者:甘南州作为全国“三区三州”和全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上取得了哪些成效,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王建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上山下乡抓脱贫、敢死拼命奔小康,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显著成效。甘南州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通过细化政策措施、完善建档立卡、发展富民产业、保障改善民生、加强东西协作等有效措施,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2年初的28.39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2.16万,净减少26.23万;贫困发生率从51.3%下降到3.89%,下降47.41个百分点;合作、碌曲、玛曲、夏河、卓尼、迭部6个县市先后实现脱贫摘帽。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抓好舟曲、临潭两个县的脱贫摘帽工作,统筹做好已摘帽县市的巩固提升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新华社记者:近年来,甘南州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结合甘南实际,创新性地开展了诸如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工作。请具体介绍一下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背景、举措和成效。

  赵凌云:甘南作为全国的生态屏障,90%以上区域属于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甘南州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和“小康建设”这两个核心,立足藏区农牧村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统筹生态文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社会稳定、基层党建等工作,以自然村为单元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实施了“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全面补齐农牧村基础设施短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全州已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1303个,带动39万多名农牧民群众(其中贫困户8.49万人)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主动投身产业发展,实现了群众从思想上的“等靠要”到行动上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和自我进步,甘南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成为藏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中新社记者:甘南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几年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建军:近年来,全州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举生态牌、谋生态策、走生态路、吃生态饭,走生态建设产业化、经济发展生态化的路子。首先,我们从立法层面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公布实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其次,根据国家生态保护战略,制定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等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规划,编制了《甘南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终身追究办法、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畴;第三,实施各类生态治理项目,累计投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达70多亿元,已开展或完成游牧民定居、草原鼠害综合治理、沙化草地治理、小流域治理以及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项目,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92.6%提高到了96.87%。

  甘肃日报记者:2016年甘南州被国家旅游部门列为首批创建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经过3年多的建设,甘南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上开展了哪些工作?

  赵凌云:2016年以来,我们按照“点上抓景区、线上抓景点、面上抓景色”的工作思路,在旅游交通、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通过全域共建、全域共治、全域共筑、全域共融等举措,着力打造九色甘南香巴拉全域旅游品牌。优化全域旅游顶层设计,编制了《甘南州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等一批全域性景区建设规划,制定了旅游专业村、星级农牧家乐、旅游厕所等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建立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机制,主动融入黄河上游大草原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了59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30处;促进乡村旅游级转型升级,按照A级景区标准建成旅游专业村184个;营造全域旅游氛围,重点打造大夏河宗教文化旅游风情线等六条景观带,将州内“三河一江”沿岸和213国道沿线的景区景点和重点村落打造成文化旅游景观廊道;扩大甘南旅游国内国际影响力,连续举办九色香巴拉旅游节等重大活动,形成了“县县有特色、处处有惊喜”的文旅融合发展势头;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形成了以九色甘南香巴拉整体旅游形象品牌为龙头、县域旅游形象品牌为支撑的甘南旅游品牌体系。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