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来 甘南藏区实现历史性跨越大发展

 2019/09/19/ 08:38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梁峡林 实习生宋冠儒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 甘南藏区实现历史性跨越大发展

  每日甘肃网9月19日讯(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梁峡林 实习生宋冠儒)在9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甘南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甘南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介绍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甘南藏区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和稳步迈入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 西成、兰合铁路年内有望开工建设

  赵凌云介绍说,甘南是全国全省典型的稳定敏感区、生态脆弱区、发展滞后区、深度贫困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3年自治州成立以来,甘南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发展从百废待兴,实现了多业并举。2018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155.73亿元,是1949年的519倍,大口径财政收入19.18亿元,是1953年的5812倍。三次产业结构从建州初的95.7∶2.5∶1.8优化为2018年的23.7∶14.5∶61.8。近二十年来共签约合同项目714个,总投资379亿元。2018年接待游客1217.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7.04亿元。2018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5.8亿元,是1953年的27.63万倍。安全饮水、电力、通讯、市政、网络、天然气等基础设施项目实现全覆盖。夏河机场通航,临合高速通车,县县通二级公路、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西成、兰合铁路年内有望开建。

  生态环境从恶化退化,实现了有效治理。实施了总投资44.51亿元的《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06—2020年)》,1.45万户游牧民实现定居,治理鼠害草原1573.5万亩、流动沙丘3.55万亩、沙化草地10.69万亩、退化草原116万亩,核减超载牲畜92.4万个羊单位。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等工程,绿色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全省前列,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优良。

  2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由贫穷到温饱和稳步迈入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社会事业从落后掉队实现了全面进步。建州初全州人口文盲率高达95%。现在已建立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完整的教育体系,在校学生达12.4万人,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4%。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44所,每千人拥有床位数4.18张,全州人均寿命由1949年的34岁提升到2018年的66岁。建成甘南大剧院等一大批文体重大项目,“三馆一站”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多年来建设保障性住房13.37万套,改造农牧村危房9.98万户,农牧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28.5平方米、34.6平方米。

  人民生活从积贫积弱,实现了富足富裕。2018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677元,是1949年的45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83元,是2004年的5.2倍。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和稳步迈入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3 实现了青山绿水大草原“全域无垃圾”目标

  赵凌云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州持续推进产业扶贫。2001年—2018年累计减少农牧村贫困人口65.1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9.39%下降到3.89%,临潭、舟曲两县将在今年底脱贫摘帽,甘南藏区将提前一年整体脱贫。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环境革命”,深度聚焦城市、乡村、景区、公路、江河、市场、工地、厂矿、学校、医院等“十大领域”,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青山绿水大草原“全域无垃圾”目标。大力建设以“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小康村,累计投入资金126亿元,建设红色旅游型、生态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等生态文明小康村1303个。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推行“网格化+十户联防”、“十管十防” 等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筑牢了社会稳定“安全防线”。坚持以群众工作方法成功化解了卓尼县尼巴、江车两村近60年的草山纠纷积怨,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和肯定。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