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武威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努力打造武威经济升级版——访武威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伟

 2019/09/24/ 06:3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伏润之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努力打造武威经济升级版

——访武威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伟

夏季武威城区。图片均由武威市委宣传部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记者:近年来,武威市抓产业扶贫,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具体的举措有哪些?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伟:我们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和基础性工程,立足武威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光热水土条件,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引进实施德青源金鸡、顶乐肉牛、中天羊业、藜麦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等一批产业扶贫项目,培育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2353家,实现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特色产业对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贫困乡村种植高原蔬菜、中药材、藜麦等特色作物25.88万亩,70%的贫困群众依靠产业稳定脱贫。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扶贫车间、光伏扶贫,使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增收效益日益明显。

  记者:武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传承创新、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方面有什么举措?

  周伟: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敦煌莫高窟和嘉峪关关城时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这为我们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武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各类馆藏文物5.17万件。有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稀世珍宝西夏碑、“陇右学宫之冠”文庙、“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等珍贵历史文化遗存。有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凉州贤孝、凉州宝卷、武威攻鼓子、华锐藏族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西路红军古浪战役纪念馆、凉州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这些都是历史留给武威的宝贵财富,也是发展文化旅游业的独特资源。我们将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新理念,摒弃守成的静态保护,实行积极的活态保护,做到既科学保护,又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旅游延展的功能,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坚持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文化旅游支柱产业,使之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目前,随着全省最大的文化旅游综合体PPP项目——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加快建设,“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将不断扩大。

  记者:八步沙“六老汉”精神是武威改善生态环境的骄傲,下一步,武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要做哪些工作?

  周伟: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到八步沙看望“六老汉”三代人,强调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弘扬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当代愚公、时代楷模精神,加快南部祁连山区生态恢复力度,不断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巩固提升祁连山生态保护治理成效;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控煤、管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措施,加快垃圾、污水、污泥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实施绿地倍增行动,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持之以恒推进防沙治沙,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切实守护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记者:武威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周伟: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武威发展的最大瓶颈。近年来,我们针对资源性、结构性缺水的严峻现实,将节水优先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率先启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制定出台《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意见》,大力实施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镇节水、水权水价改革和水管体制改革、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完善制度体系六大节水行动。全面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加快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中药材、藜麦等高效节水作物135万亩,农业用水由2010年的15.29亿立方米减少到2018年的10.56亿立方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废水循环利用和一水多用。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杜绝跑冒滴漏。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决杜绝无证取用水、超采或滥用地下水,2018年以来,关闭无证机井和自备水源井284眼。通过深化水权水价改革,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用水结构进一步优化。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