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会现场
每日甘肃网9月29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金奉乾 实习生王飞)今日上午,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19年第4次例行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赵晓颖向媒体介绍了全省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有关情况,其中,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稳步推进,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涵盖了我省13类269个禁止开发区和其他保护地,总面积9.6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73%,占全省红线面积的79.34%。
赵晓颖说,我省扎实推进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利用遥感及无人机等新技术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和研判分析,连续3年运用无人机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工矿用地、旅游设施等点位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定点巡查,对疑似问题点位实行监测预警。为客观评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两年来的问题整改成效,省生态环境厅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委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欧阳志云教授团队,正在开展“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及区域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计划在今年10月底完成。
自2017年起,我省认真组织开展了“绿盾”专项行动,严肃查处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截至目前,全省“绿盾2019”自查的1845个问题中,已整改完成1779个,完成率为96.42%;其中,焦点问题538个,已整改完成515个,完成率为95.72%。
根据国家部署要求,我省积极推进生态红线划定工作,2017年底,完成了第一批河西5市和兰州市各县(区、市)红线划定任务;2018年6月,完成第二批8个市州各县(区)红线划定任务,编制完成了《甘肃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2018年10月完成了甘肃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并上报国家生态环境部,通过专家审查。
据介绍,2019年我省选择永昌县、两当县作为我省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试点地区,目前永昌县已基本完成试点工作,两当县正在按计划推进。下一步,我省将探索建立适合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区勘界定标、宣传警示工作方法、技术规范,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经验,推动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按时完成任务,把图上的“一条线”真正变成落在地上的“一条线”,确保红线空间明确、边界清晰,看得见、守得住。
相关新闻
- 2019年06月10日瓜州县首次发现濒危黑颈鹤
- 2019年04月03日甘肃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出台新办法:具备七项条件就可申报
- 2019年01月10日生态保护增添美丽甘肃厚重底色
- 2018年11月08日林铎在张掖金昌调研时强调 壮大特色产业 加强生态保护 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