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走近天庆博物馆】民间博物馆,如何能走得更远

 2019/10/23/ 06:3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于兰

【走近天庆博物馆】

民间博物馆,如何能走得更远

触摸历史 红色记忆——中外名人书札展。

天庆博物馆举办“小小讲解员”体验活动。

天庆集团资助的大学生参观天庆博物馆。

  于 兰

  有人说,要想读懂一座城市,那就去这座城市的博物馆看看。博物馆彰显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给城市注入了新的灵魂。截至2017年,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超过4600家,其中民间博物馆超过1000家。

  在我省,民间博物馆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历时4年耗资12亿打造的甘肃天庆博物馆,与甘肃敦煌阳关博物馆、甘肃三木自行车博物馆一道成为我省文化建设风景线上的靓丽名片。

  天庆博物馆自2018年9月正式免费对外开放以来,以馆藏文物研究为依托,陆续开展了征集保护、收藏研究、展示互动、文化传承等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将陈列展示和宣传教育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与各类学校的合作,使博物馆真正成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

  甘肃天庆博物馆发起人韩庆说,创立博物馆的初衷,就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与社会公益责任的担当。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他考虑更多的是企业向文化的转型,产业与文旅如何更有效的结合。

  作为民间博物馆,要想长期存在并发展壮大,运营成本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许多民间博物馆因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着“藏有金饭碗,却饿得没饭吃”的困境。

  “公益性与运营成本是民间博物馆不得不正视的问题。”韩庆坦言,天庆博物馆每年的运营成本如安保、人员工资、水电费等,都在三四百万元左右,而藏品维护保养所需的费用更高。目前,所有费用都靠企业无偿支持,长远考虑还是需要博物馆自身能解决一部分资金。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支持民办博物馆的政策。比如,民办博物馆在进行与馆藏文物相关的文创产品或复制品的售卖时可以适当减免税费。

  那么,天庆博物馆如何解决资金的现实问题呢?“我们已经就开发利用馆藏资源进行了可贵的尝试。”韩庆说:“馆藏资源是博物馆开展文化产业开发的基础,由馆藏资源可以生成教育培训、文创衍生等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

  目前,天庆博物馆已拥有一支专业的文创产品研发团队,致力于挖掘馆藏文物及甘肃本土文化的亮点,将其与现代工艺制作融合,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色鲜明的系列文创产品。已经研发成功的文创产品有馆藏《心经》仿真册页,有结合利用馆藏《明人金笺扇集册》及《心经》元素制作的高白瓷上下杯,《清敕修大藏经选本》《四库全书》套装等。以《心经》仿真册页为例,这是一件高度还原制作的文创产品,经历700多年的辗转收藏的珍贵原作品,留下的许多历史印迹,都真实反映在这件高度仿真作品上。这些文创产品使得馆藏文物更加生活化,让文物“活”起来,带着温度走向大众,让人们真正能够“把博物馆带回家”。

  韩庆说:“天庆博物馆主要有三点定位:一是以传播中华文化为目的,以面向学校为主,通过馆校合作、文物展览、文物保护讲座、免费提供实习基地与美术现场课等方式,向青少年普及中华文化的精粹;二是将博物馆与旅游景点结合起来,向外地旅游者展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印迹,特别是甘肃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中无法忽视的文化地位,宣传这片热土;三是给兰州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场所,让他们在文化浸润中度过有意义的时光。”

  近年来,随着我省推广旅游产业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使得甘肃文化在全国受到的关注度也愈发提高。在未来,天庆文创中心会继续深度挖掘馆藏万余件藏品背后的故事,挖掘敦煌文化、丝路文化、地域文化进行文创商品开发。据了解,天庆正在开发《黄河之滨也很美》系列产品,已完成的有冰箱贴一套、笔记本一套及纸胶带四款。笔记本、冰箱贴一套五款的主题分别为五泉山、马踏飞燕兰州站、中山桥羊皮筏子、黄河母亲和兰州水车;纸胶带四款主题分别为兰州方言、兰州牛肉面、四季中山桥和黄河母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在这样有情怀有担当有理想的追求中,天庆博物馆会越走越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