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溯源甘肃】秦汉时期甘肃地区的科技成就

 2019/10/23/ 06:5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特约撰稿人 李清凌

  造纸和地图测绘

肩水金关纸(西汉)

“白马作”毛笔(西汉)

丸墨(西汉)

  考古发现表明,早在西汉初期,中国就已经发明了用麻头、碎布等废麻类植物纤维造纸的技术。20世纪以来,考古学家从甘肃天水放马滩、敦煌马圈湾、敦煌悬泉置遗址、敦煌玉门关以及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的居延金关、新疆罗布淖尔、陕西西安的灞桥、扶风县的中颜村、广州南越王墓、四川绵阳等地发现了西汉纸。其中发现最早、最多的还是甘肃。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出土汉文帝、汉景帝时(前179年-前141年)的古纸上,有墨线画的山川崖路地图;1990年-1992年甘肃敦煌甜水井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460余件纸文书和麻纸残片,其最早的是汉武帝时的纸文书;1998年甘肃敦煌市博物馆在玉门关附近的小方盘城南侧废墟中发现的西汉麻纸残片,上书20余个汉字,为西汉晚期汉成帝(前32年-前7年)时的遗物,这就证明,西汉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书写纸了。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即真正的纸。它同甘肃发现的其他西汉纸一起,不仅为纸的最早发明提供了物证;还为这一伟大发明的主人、地点提供了耐人思索的空间。西汉都城在长安,长安及其附近的科技水平肯定高于其他地区。甘肃发现的西汉纸数量较多,不一定完全是从其他地区运来的。合理的解释,它可能是在长安或包括陇右的京师附近发明创造的。西汉陇右的边防行政、文化传播等现实需要,促使文化人和工匠不断地探索新的书写材料,而甘肃丰富的造纸原料,又为造纸术的发明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正是在西汉纸发明创造的基础上,到东汉时期,蔡伦才总结前人的经验,制造并奏呈给皇帝以质地更好的纸,从而为人类文明的记录、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甘肃是中国最早使用纸的地区之一,甘肃先民在纸的制造、保存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白马作”毛笔,是甘肃出土的汉代“文房四宝”之一。它的笔杆竹质,中空,精细匀正,通长23.5厘米,杆径1.6厘米。笔杆中下部阴刻篆体“白马作”三字,“白马”是制作工匠的名号。笔头外覆黄褐色软毛,笔芯及锋用紫黑色硬毛,刚柔相济,富有弹性,适合于在简牍上书写。笔杆后端尖头削细,以便于插入发髻。长度约合汉尺一尺,与《论衡》所谓“一尺之笔”相吻合,是汉代毛笔的代表作。

  甘肃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又出土了一块丸墨。高4.5厘米,底径2.8厘米。略近圆柱体,顶部渐收分为圆弧,底平,有磨用过的痕迹。墨色乌黑透亮。汉墨的基本原料一般采用松烟或桐油烟,墨性浓黑光洁。这块墨是现存最早的块状合成墨,为汉墨中罕见,它为认识墨的源流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汉代的蟠螭盖三足砚。盖高7.6厘米,底高4.8厘米,盖径13.4厘米,底径13厘米。整体由砚台和砚盖两部分组成。砚盖为圆雕相盘绕的双螭,颈下透雕成孔。盖四周斜面阴刻二虎和斜平行线纹,曲凹处残留朱红色痕迹。盖内凿有放研石的凹槽,砚面平整,略高于边沿,砚底三足正面浮雕熊首,是汉代砚台的佳品。

  地图绘制技术在甘肃出现很早。如前所述,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秦墓就已经出土了木版地图。事实上,前列放马滩汉墓出土纸上用墨线绘制的山川崖路,尽管比较简略,但它却是世界上最早的纸质地图。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