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掠影】现实主义观照下的甘肃微电影

 2019/10/30/ 06:1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阮 青

【掠影】

现实主义观照下的甘肃微电影

  阮 青

  随着中国微电影的勃兴,自2010年起,甘肃微电影创作生产在短短几年呈现井喷之势。特别是在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中国梦·凡人善举天天看”等微纪录电影工程的引领、带动下,甘肃微电影创作热潮涌动,其传播效能也逐渐达到高峰。在为数众多的微电影作品中,不乏精品。例如,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电影家协会组织遴选,甘肃省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甘肃微电影作品选》《甘肃微电影剧本选》中共选入作品26部,这些作品虽然风格各异,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体量“微”小,却有着较强的艺术冲击力,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纵观甘肃微电影创作生产,无论题材的拓展,还是内容的开掘、文化内涵的呈现,都展示出多元和新颖的趋势,而其中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姿态,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和分析。本文作为笔者《甘肃微电影的现状、发展及对策研究》中期成果,对此进行了探讨。

  坚守初心,讴歌时代

  以电影作为传播媒介和载体,积极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电影的重要功能和文化使命,微电影创作生产也不例外。甘肃微电影紧紧抓住坚守主流价值观、讴歌时代精神的文化使命,发挥微电影“文以载道”“寓教于乐”“积极向上”的教化功能,同时,在微电影的观影感受、认同感与归属感上下功夫,创作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精神、讴歌时代楷模的微电影作品。2013年,为深入宣传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由省委宣传部牵头,会同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共同启动了“‘五个100’微纪录电影工程”。2014年,根据中央关于开展“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的要求,将其更名为“‘中国梦·凡人善举天天看’微纪录电影工程”,以发生在基层人民群众中扶贫攻坚奔小康的凡人善举为素材,着力刻画最美人物、弘扬道德模范精神。第一批微电影作品总计65部,第二批作品总计101部。这166部作品,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反映甘肃省各行各业景观和现状的行业剧崭露头角,二是涌现出诸多的平民英雄形象。如,影片《专利支书》《义井》《人面桃花相映红》《幸福鸟》《知与行》《最美的格桑花》《老单的生活》《藏家好男儿》等。在影片《人面桃花相映红》中,重点表现了天水秦安地区一名普通技术员的形象和生存状态,他积极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依靠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最终使得当地农民获得了大丰收。技术员小刘和秦安农民也成为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代表,正是他们这些平民英雄,铸就了今天的强国梦。

  以人为本,以情动人

  甘肃微电影在塑造人物、传递真情实感方面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因为时长的限制,通常微电影在人物塑造上,不能运用大量的时间去交代故事情节和揭示人物性格,所以,如何选择典型人物,运用细节、突出人物个性就显得十分关键。如微电影《妈妈的汤》,开篇就围绕“一碗汤”做文章,随着画面的叙述:“每一段旅程都有一个故事,有的人为了事业,有的人为了爱情,而有的人就是为了送一碗汤……”让观众迅速了解了影片的主人公和故事背景,让一个牵挂千里之外生病儿子的慈母形象呼之欲出。这部微电影的典型人物不是大人物,但是主人公母亲性格的坚毅、对儿子满腔的深沉之爱都通过执著地“送汤”这一动作表达了出来。影片人物塑造得非常饱满,充满了温度和力量。除此之外,《爱·在这里》《儿子别逃》《轨迹·回家》《子午岭》《幸福鸟》《幸福农家院》等微电影作品也在努力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经验,真挚地表现亲情、友情、爱情,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求。

  关注现实,引发思考

  甘肃微电影大都选择了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径,把更多的关注点投向了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乡土电影和贴近普通市民生存状态的都市电影,这无疑是对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的积极继承与生发,对影视弘扬现实主义精神、书写新时代故事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在《妻子的日记》《牛司令》《教授下乡》《娃娃的营养包》《桃花贡鸡》等微电影中,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当下甘肃农村的风貌和状态,把一系列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重大问题,如脱贫致富、环境保护、留守儿童、独居养老、乡村教育等都做了比较真实和细致的展现。另外,《爸爸我们回家》《姐妹》等都市题材的微电影则是聚焦于普通市民生活的悲欢离合,折射社会现实,往往采用开放式结尾,引发观众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当然,对于仍处于前进和发展中的甘肃微电影来说,还存在一些普遍问题。首先,缺少专业性的创作和制作团队,导致影片创新精神薄弱,同质化、程式化的创作倾向比较严重。其次,忽视影片的创作规律,不懂得用画面叙事。再次,影片缺少真实化的细节。现实主义微电影对于细节的要求极高,细节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可以展现人物特点与人物关系等,甘肃微电影在这方面仍需努力。最后,微电影一般是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来进行传播的,在相对自由的传播环境中,某些作品的版权得不到保护,这就导致制作者创作的信心不足,这都是今后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问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