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人民日报】甘肃酒泉:戈壁滩飘出果蔬香

 2019/11/22/ 14:42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常钦

甘肃省酒泉市戈壁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发展到9万亩

戈壁滩飘出果蔬香(田间追踪高质量·突破资源约束)

玉门市戈壁人参果生产基地的日光温室。玉门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人民日报记者 常 钦

  核心阅读

  广袤农村千差万别,资源禀赋不同,现代农业注定不能一个模式包打天下。

  西北许多地区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如何突破资源约束的共性问题,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甘肃酒泉市盘活戈壁资源,发展生态农业,闯过技术关和市场关,平衡好生产和生态的关系,给这类资源制约地区发展高质量农业带来启示。

  难以相信,这是曾经“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戈壁滩!

  走进甘肃酒泉的一个个戈壁农业产业园,仿佛置身日光温室博物馆——装配式钢架大棚里,韭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鲜嫩水灵,菜农们正忙着采收装车;智能连栋温室内,火龙果、无花果、莲雾等南方果树生机盎然,一套套高精尖设备令人眼花缭乱……

  戈壁荒滩怎么长出瓜果蔬菜?设施农业有没有钱赚?生产和生态如何平衡?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一探究竟。

  向戈壁要空间

  发展生态设施农业,亩均效益增10倍

  肃州区银达戈壁农业产业园的温室大棚里,一排排西红柿秧苗两米多高,一打听,这还是掐头控制了长个呢!仔细端详,一棵西红柿从上到下,左右结果,足足有7层,一层能摘两斤多果子。

  肃州区银达镇农林站站长李凯介绍,产业园共有1350座日光温室,80%种西红柿。“一个棚收1.2万斤不成问题,产量比普通高1/3,质量也更好。”

  “活好干,种地轻松,想不到荒地变成了聚宝盆。”54岁的银达镇六分村村民葛明科说,这里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过去种啥啥不长,村里人过去一直受穷,发展戈壁农业,让大家看到了前景。如今,老葛在园区经营着8个温室大棚。他掏出手机展示,“现在手指一点,卷放帘几分钟就能搞定。”

  除了蔬菜,园区里也有不少新鲜玩意——有农户把火龙果、莲雾、百香果等热带水果种到了戈壁上,效益不错,香水柠檬卖到了30元一个。今年春天葛明科尝试在大棚里种葡萄,刚摘下来就被抢购一空。

  “发展高效农业,不是发达地区的专利。”李凯说,尽管酒泉水土资源紧缺,但换个脑筋,劣势也能变优势,这儿的戈壁荒滩可富裕着呢!统计显示,全市可利用的戈壁荒滩达1.7亿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近2/3。

  “戈壁滩不适宜传统耕作,但不少耕地上干不了的事,这里却有优势!”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蒋卫杰说,戈壁滩面积辽阔,集中连片,适于规模经营;石头多,就地取材,温室造价能省一大截;戈壁滩每天有长达14个小时的光照,昼夜温差达20多摄氏度,种果蔬产量高、品质好。

  “戈壁农业扩展了发展空间,也为农民打开了增收新渠道。”酒泉市农技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国森介绍,全市戈壁设施农业面积达到9万亩,每亩年纯收入2.5万—3万元,是大田种植的10倍左右。

  祁连清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择了玉门市,投资3.5亿元发展人参果。走进温室大棚,人参果并不是长在树上,一棵棵绿色秧苗攀着绳子笔直向上长。

  “果子喝祁连山雪水长大,甘甜爽口,风味独特!”公司总经理马守东介绍,清泉乡灌溉用水来自积雪融水,纯净无污染,戈壁土地适合发展绿色、有机农作物。

  除了品质好,还能错峰头。“冬春季上市,能避开云南人参果上市期,抢占北方水果稀缺期。”马守东说,戈壁温室里,种一茬能采收4次,棚均收入达4万多元。

  冲着戈壁滩独特的资源优势来的,不光祁连清泉公司,酒泉开工建设了90个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敦煌种业、巨龙集团等35家龙头企业、49家合作社和7000多户农户投身其中。短短几年,酒泉戈壁生态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地域特点突出、资源高效利用的创新发展之路。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