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古有大禹治水今有扬水灌溉

 2019/11/25/ 21:0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金鑫 范海瑞

  黄土崖上,翠柏森森,满目青绿;黄土崖下,舒缓的黄河水扑面而来,静静地流过大拐弯,一路向东奔流而去。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鑫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鑫 范海瑞

  讲述黄河故事,总是离不开大禹治水。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大禹渡,这个黄河岸边以“大禹”命名的渡口,有着怎样的故事?11月22日,甘肃日报社、甘肃新媒体集团“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沿黄采访组来到距离芮城县东南12公里处的大禹渡,感受其独特魅力。

  “这株柏树相传是大禹当年治水时栽种的,已经存活4000余年,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当地百姓称其为‘神柏’。”大禹渡景区职工阴宇肖说。黄河,就在这株"神柏”垂直下行200米的地方。

  伫立"神柏“之下四周环望,黄土崖上,翠柏森森,满目青绿;黄土崖下,舒缓的黄河水扑面而来,静静地流过大拐弯,一路向东奔流而去。

  驱车约10分钟,便来到黄河岸边,一座被誉为“黄河明珠”的大型引黄高灌工程出现在眼前。渡口旁边,一尊高12米多的大禹塑像高高矗立。

大禹渡扬水工程旁的大禹塑像。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鑫

  住在黄河沿,

  吃水比油难,

  滔滔水东流,

  干旱使人愁。

  芮城虽然地处黄河岸边,却是十年九旱,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盼水谣》。

  为了引水上垣,这里曾演绎了一场现代版的“大禹治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芮城在大禹治水之地兴建了大禹渡扬水工程。该工程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大型引黄高灌工程,属于国家大型泵站。灌区灌溉面积50.84万亩,占芮城县浇灌面积的70%以上。

  “工程以开创技术先河的三大特点闻名于世,一是一级水源站采用活动泵车抽水;二是建两厢沉沙池解决了黄河泥沙不易处理难题;三是二级站一次扬高200米,首次突破单级扬程不能超过百米的极限。”大禹渡景区经理马伟斌介绍,1974年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十大成就”之一。

  通过大禹渡扬水工程,浑浊的黄河水像是变戏法似的改变了容颜,山崖绿水倒映在水面,构成了另一幅美丽的画卷。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鑫

  大禹渡,已经不仅仅是远古大禹治水的成功之地,更是当地群众引水上垣、改造自然的成功杰作。

  “九曲黄河万里沙”。通过该工程,浑浊的黄河水像是变戏法似的改变了容颜,山崖绿水倒映在水面,构成了另一幅美丽的画卷。

  站在大禹渡扬水工程观察点,长长的引水管道犹如长龙一般,汲取黄河之水,润泽万顷良田。

  转身回望,一尊“定河神母”雕像格外醒目。“这座‘定河神母’的雕像,以母亲哺乳的形象来塑造,就是表达了芮城人民依靠水利工程,享受黄河母亲生命乳汁的滋润和深远博大的关爱。”马伟斌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