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溯源甘肃】武威的“台”文化

 2019/12/11/ 07:1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王丽霞

雷台景区

雷台汉墓出土的铜车马仪仗队群雕。(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最壮观的台:灵钧台

  灵钧台是十六国时期建都姑臧(今武威)的河西五凉政权之一前凉(301年—376年)张茂时修筑的高台建筑。这座闻名西北的高台因宏大的规模以及记载着前凉时期的政治、军事防御措施而被载入史册,并被后世文人所咏叹。

  据《资治通鉴》记载:灵钧台规模宏大,“周轮八十余堵,基高九仞”,推算灵钧台高度就在15米以上,是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极具代表性的高台建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灵钧台的修建,必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据记载,大兴四年(321年),张茂始筑灵钧台,就遭到民众和部下的反对而停工。两年后,张茂再次开筑,又遭部下反对,但由于张茂的一再坚持,最终此台筑成。

  灵钧台上曾修有建筑,虽未见史书详载。但从前凉时期姑臧城宏大的建筑规模可见一斑。前凉自张轨起就对姑臧城不断进行增筑与扩建。张茂之后,张骏继位,当时的姑臧城内已是楼台殿阁鳞次栉比,议政有闲豫堂,迎宾有宾遐观,城内建筑飞檐斗拱,雄伟壮丽。姑臧城内如此宏大、精美的建筑规模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除了反映出前凉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外,也说明了当时姑臧城内可能聚集着大量建筑业方面的能工巧匠。如此,则张茂所筑灵钧台上必定也是殿宇高阁,彩绮装饰。东晋太元元年(376年),随着前凉为前秦苻坚所灭,灵钧台逐渐淡出历史视野。

  以后,灵钧台便成为历代文人们的创作题材。乾隆时期曾任湖南长沙知府的武威人张翙有“姑洗云低塔,灵钧树拥台”、后李铭汉有“灵钧台畔草萋萋,欲话前朝夕照低”的诗句。

  最具有悲剧色彩的古台:玉女台

  玉女台是隋朝大业年间姑臧(今武威)人李轨所筑。李轨,为隋时姑臧豪族。隋大业末,补为武威郡鹰扬府司马。以后在昭武九姓胡人的支持下以武威为中心建立了胡汉结合的河西地方割据政权“大凉”。约二年后大凉为唐朝所灭。李轨被俘至长安,后为唐高祖所杀。

  《资治通鉴》记载:唐武德二年(619年),李轨被唐军里应外合包围于姑臧城内,李轨见大势已去,携妻儿登上玉女台,设酒话别。这座玉女台,是李轨听信胡巫妖言而修筑的。先前,李轨因迷信巫术,听信胡巫说天帝将要遣天上的玉女降临,请他设台迎候。李轨于是召集兵民耗费巨资修筑玉女台、以候玉女降临。然而,令李轨没有想到的是玉女台建好后,还未见玉女降临,却因修筑玉女台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又遇天灾,大凉境内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致使民怨四起,从而加速了大凉政权与自己的灭亡。李轨的亡国被杀,使这座玉女台充满了悲剧色彩。正所谓“玉女未临身先死,人去台空徒余恨。”据说李轨之后,玉女台被毁,不久人们在此台址上复建一台,取名“凤凰台”。如今此台也已消失不见。

  名气最大的台:雷台

  当今武威名气最大的古台是雷台。雷台,位于今武威市城北金羊镇内。台呈覆斗形,南高北低,平均高度约8.5米,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台上建有道观,因观内供奉道教神仙雷祖而得名。此道观始建年代不详,据乾隆三年《雷台观碑记》记载,道观于明代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因武威连年冰雹,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当时的皇帝明英宗敕赐重建。

  1969年9月,在雷台下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的大型砖室墓(一号汉墓),出土了包括后来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在内的231件文物。从此,“雷台汉墓”享誉国内外。1996年,随着雷台下二号汉墓的发现,肯定了雷台并非实际意义上的古台,它最初仅是台下汉代墓群的封土,以后墓葬封土又被重新加固、用作了雷台观的台基。

  将道教宫、观建于高台之上,在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古建筑学家认为先民们出于对神明的敬畏,筑土以为“高”,并多在高台上举行宗教活动。将雷台观修建于高台之上,可能也是取自这种意图。

  清幽之台:海藏寺高台

  海藏寺高台位于武威城西的海藏寺内。这座寺院的始建年代不详,至元代曾为凉州藏传四部寺之一。明代成化年间太监张睿曾对海藏寺进行过大规模修建。寺内古台夯筑而成,长、宽各约50米,高约9米,古朴敦实。台两侧有石梯,拾阶而上,有天王殿,为清代所建,殿内天王威严肃穆。台上还保存有海藏寺内最早的一座建筑无量殿。由于古台较高,登台四眺,周边绿野村舍尽收眼底。寺前牌楼上还有清康熙时名将孙思克所题“海藏禅林”四个大字,笔锋苍劲遒劲,与牌楼一样为当年旧物。夏日游客前来,台上药泉甘洌,寺内古柏参天,寺前烟柳低垂,湖波粼粼,几处相互映衬,愈发显得寺内古台清幽、灵动,是武威少有的一处梵宫净土。

  海藏寺高台一说是前凉张茂所筑灵钧台遗址。20世纪80年代初期还在海藏寺台下挖出一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安肃兵备使者摄甘凉道事延栋立的《晋筑灵钧台》碑碣,上书“东晋明帝太宁中凉王张茂之古台”。目前此碑就立于高台之上,台上天王殿前匾上还高悬“灵钧古台”四字,以示此台为前凉张茂所筑灵钧台遗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