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张掖甘州区普家庄村:乡村之美“内外兼修”

 2019/12/12/ 06:3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薛砚

普家庄村:乡村之美“内外兼修”

普家庄村如今成为当地一道亮丽风景。(资料图)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韩 巍

普家庄村进行风貌改造。(资料图)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赵 琳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 砚

  “去年你要是开车路过我们村,只能看到破旧的房屋或是牲口棚,甚至有小餐馆开在牛棚不远处,柴草乱堆着,垃圾和牛粪也没人清理,各种臭味混杂,路过的没一个不掩鼻而过。”说起甘州区碱滩镇普家庄村曾经的面貌,村主任刘吉福不由得摇头叹气。

  如今,走进普家庄村,宽敞整洁的柏油路串联起两排错落有致的农家,每一户都是黄墙青瓦,颇有古风;红色字体的村规民约张贴在墙上,温暖而醒目,时时提醒着村民崇德向善;忙碌的村民们奔走在田间地头,欢声笑语回荡在乡村……

  短短一年内,普家庄村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携手改变脏乱差

  普家庄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毗邻国道227线,东接张掖机场,西抵张掖市区,南至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北至屋兰古镇大景区,普家庄村既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张掖市围绕国道227线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示范带的重要节点。

  去年11月,碱滩镇普家庄村吹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号角。该村以“后院变庭院、畜禽进小区”为目标,坚持“一户一宅、集中连片”原则,通过拆旧建新或旧房翻新的方式,将106户老式农院改造为前院后院分离的新式住宅,实现了人畜分离、风貌统一、干净整洁。

  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可村民们没要一分钱的补助款,这是为啥?

  “不能再这么脏乱下去了!”村民王雪梅说道,“现在住上好房子了,后院还乱七八糟不像样,牲口棚、土厕所也都在一起呢,咋能文明起来呢?”

  村里群众改建后院、整治环境的意愿强烈,碱滩镇政府及村“两委”一方面加快清脏治乱,另一方面结合张掖市“两带四区四线”乡村振兴示范建设,为参与改建的农户申请奖励,改建成功经过验收的农户可以得到5万元的奖励款。

  综合治理惠万家

  新房子建了、旧院子改了、牲口棚拆了,那以后家里的农具和杂物可往哪放?

  今年年初,普家庄村建起了占地近10亩的“农机超市”,每户村民拥有了一个40多平方米的小仓库。小型拖拉机、铡草机、铁锹、犁头及杂物都可以存放起来,农忙时节还可以共享租赁使用,村里还专门雇人统一维修保养,极大地方便群众的农事生产。

  同时,普家庄村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治理“三大革命”,修建无害化卫生厕所298座、高标准水冲式公共厕所2座,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文明习惯。规划建设处理规模200吨的污水处理站1处,敷设给排水管网3.8公里,着力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在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以公益性岗位为主体的环卫保洁队伍,分区域定点、定时清扫道路、捡拾垃圾,实现了卫生保洁全覆盖、无死角。加快该村污水及垃圾治理,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使普家庄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性转变。

  村民们心齐了,什么事都往好干!

  文明新风驻乡村

  普家庄村“两委”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让群众在环境整治活动中树立起“村规民约、人信人守”“家风家训、你我传承”的观念,让党员在门前挂牌“亮身份”,率先垂范,接受监督;设立卫生红黑榜,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给表现优秀的农户门前张贴“清洁家庭示范户”“孝老爱亲”示范户,树立榜样,弘扬美德。

  美丽乡村吸引人的不仅是整洁环境,更是田园韵味和淳朴民风。

  陈立志是个外乡人,画了多年的墙体彩绘,来过普家庄村很多次,看到村里的变化,从心底里给普家庄村点了一个大大的赞。村里的变化唤起了他的乡愁,他免费为村里的一户农家院画了一幅《记忆中的乡愁》,展现童年记忆里的美丽乡村。他说:“现在的普家庄村是一幅美丽画卷,既有田园雅居、道路宽敞、处处整洁的外在美,也有遵纪文明、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内在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普家庄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了占地面积90亩的“丹凤花海”,27亩的“见龙曲溪”水系景观,占地2000平方米的秺侯驿美食城也即将落成。留得住的乡愁、留得下的生态美将为普家庄村村民开辟出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