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地铁人】高工闫博 兰州地铁的一颗“螺丝钉”

 2019/12/13/ 09:20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刘有中 裴强

每一寸的掘进都蕴含着每一位地铁人的勇气与力量

高工闫博 兰州地铁的一颗“螺丝钉”

闫博在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雁园路站施工区间进行巡查。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裴强 摄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正在建设中……仍有很多人奋战在服务一线、奋战在建设一线。

  本期《地铁人》的主人公闫博,是兰州市轨道公司一名高级工程师。在外工作6年的他,第一时间回到家乡为兰州地铁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今的他,已成为兰州市轨道公司一颗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哪里有难题,他就会出现在哪里……

  1 睡觉都握着手机

  2013年5月31日,兰州市首台盾构机“金城一号”正式亮相;2014年3月28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2014年11月1日,我国首条下穿黄河地铁隧道工程——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迎门滩至马滩区间开始施工。

  三个时刻,都是兰州地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作为兰州市轨道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闫博亲身经历了所有的一切。2019年12月5日,在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雁园路站施工区间记者见到了闫博。初次见面,闫博戴着黑框眼镜,显得格外干练,他的热情也让我们的采访进行得十分顺利。

  “那段时间,我奉命前往迎门滩至马滩区间工作。”闫博回忆道,随着下穿黄河地铁隧道工程的开工,面对大颗砂卵石的地质条件,面对富水量大、高渗透的水文条件,穿黄河的两条隧道原计划用时均是435天,但实际一条隧道用时556天,一条隧道用时634天。

  “每掘进一厘米,都要面对各种风险,一旦控制不当,后果将不堪设想。”闫博回忆起当初下穿黄河时的工作状态,至今都心有余悸。

  那时,技术运用是第一次、设备使用是第一次、施工建设是第一次,一切都是第一次。“记得当时常常坐在黄河边发呆,想尽各种办法降低风险。”闫博说,那一年多的时间,他和工人们吃住大多都在工地,就算是回家睡觉,手机也会一直握在手中,生怕有意外发生。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