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数量稳步增长

 2019/12/21/ 16:44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杨红丽 通讯员邓晓旭 吴敏 张峰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普氏野马正悠闲地觅食 (王俊 摄)

  每日甘肃网讯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杨红丽 通讯员邓晓旭 吴敏 张峰)近日,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综合科学考察和近年来的科研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增高等植物93种,脊椎动物52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二级保护动物6种。

  嬉闹中的野马(王俊 摄)

  据了解,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瓜州县境内,总面积80万公顷,是我国唯一以保护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的荒漠植被和湿地已成为普氏野马、野驴、珍稀鸟类等濒临灭绝野生动物的“避难所”和“救生圈”。

  “我们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先后采集到了雪豹、白唇鹿、蒙古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影像资料,刷新了保护区野生动物名录,说明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在持续改善。”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王亮说。

  近年来,瓜州县持续加大对祁连山和大敦煌生态圈的保护力度,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通过调大绿地总量、调优生态环境,让县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为掌握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分布区域、种群数量,制定科学的生态保护规划和措施,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建立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体系,持续开展野生动物资源定位监测工作。

  通过建立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体系,持续开展野生动物资源定位监测工作

  针对生态脆弱区资源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护区管理局重点实施露天矿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对保护区内矿山企业实施全面环境恢复治理。同时,以基础科研为重点,加大资源监测力度,确保保护区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并严格落实巡查制度,遏制随意进入保护区非法行为,让保护区内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我们还与兰州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中科院动物所等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开展全国大中型哺乳动物红外相机试点观测项目,成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野生动物综合监测计划首批示范保护区,保护区内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区域实现相机点位全覆盖,基本掌握了区内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种群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野生动物保护规划与措施提供技术依据。”王亮说。

  与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开展全国大中型哺乳动物红外相机试点观测项目

  “保护区现已建成管护站8个,安装红外相机85部,设置植物固定监测样方62个,野生动物引水、饮水19个,建成荒漠生物物种储存基地2400亩,移栽、繁育荒漠植物100多种。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管护能力,严格执行保护区准入制度,有效维护了区域生态安全。”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赵廷伟说。

  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瓜州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上持续发力深入实施城区千亩胡杨林,20公里万亩生态长廊,“引水入城”和自然保护区生态水利项目、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瓜州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18%,累计恢复湿地面积1300多公顷,县域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保护区内野生动物数量典型荒漠植被覆盖度也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