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丝路 专家学者谈悬泉汉简

 2019/12/25/ 09:25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 华静

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丝路  

专家学者谈悬泉汉简  

悬泉置出土车亶轝簿册

悬泉置出土《元致子方书》帛书

  两汉在西域的屯田是管理和经营西域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对后世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悬泉汉简中的记载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献记载的遗漏,结合文献和汉简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西域屯田的总体面貌,还可解决一些单靠文献所难以解决的问题。

  重要学术价值

  悬泉汉简不仅数量繁多,其内容也极为丰富,其所涉及的文化学术问题几乎无所不包。《悬泉汉简》的出版是历史学界、考古学界、书法艺术界等相关领域企盼已久的重大成果,是无数参与者多年的心血。为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研究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遗产。可以补充和纠正文献记载的缺漏和错误,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悬泉汉简》对于研究丝绸之路上的古代文化的交流,还有民族的交流融合方面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非常重大。据史料记载,丝绸之路沿线有80多个古驿站,然而截至目前,考古发掘证实的只有悬泉置这一个。漫漫丝绸之路,无论是朝廷各级官员巡行出使,还是外国使节朝贡奉献,一路的车马食宿都依靠交通沿线的邮驿机构解决。悬泉汉简对西域的记载是研究两汉与西域关系的实时记录和原始档案,历史上狭义的西域主要指阳关以西到葱岭以东,昆仑山以北到巴尔喀什湖以南,大约200多万平方公里。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地区最初有36国,后来分为50多国。悬泉汉简中有其中30多个国家的记载,主要是朝廷派官员出使或者上述国家前来京师长安路过悬泉置的记录。

  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见证了两汉丝路的繁荣。以前,国际社会一直对丝绸之路有所质疑,“丝绸之路的证据在哪里,路在何方呢?”张德芳告诉记者,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同意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文化遗产申请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次成功入选,悬泉汉简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上面的记载清晰地描述了这一条道路,以及这个道路上的保障情况。正是学者从悬泉汉简里找到了确凿无疑的证据才让联合国的评委们充分认可。”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沙武田副院长也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悬泉汉简由于出土于两汉的邮驿机构,所有内容都跟当时的丝绸之路和对外交流息息相关,是我们研究两汉丝绸之路的珍贵资料。”这条古驿道,作为陆地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连通了中原王朝和西域诸国。悬泉置出土的汉简中得到了印证。

  悬泉汉简与出自边塞烽隧的敦煌和居延汉简不同的是,悬泉置是当时一座官方邮驿接待机构,坐落在丝绸之路中西大道必经之地,遗留下来的简牍文书主要属于丝绸之路上东西交往的记录,这对于研究两汉时期西北边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特别是邮驿交通、民族社会、中原与西域、中亚、西亚、南亚和地中海沿岸古代国家的关系,以及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至关重要。在悬泉置出土的汉简中有大量西域各国国王、质子、使者、商旅经由丝绸之路进入敦煌,来到中原的记录。张德芳在对悬泉汉简多年的研究中认为,通过这些珍贵的资料,可以看到中原王朝与西域诸国外交关系的兴衰起伏。两汉时期,西域有大大小小36个国家,到西汉末年分为55国。这些国家一直以来是汉匈之间角力的对象,根据两者之间势力的此消彼长,时而依附于汉帝国,时而结盟于匈奴。“比如说历史上的康居国,也就是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康居国的国王派使者到中原,路过敦煌和酒泉等地是如何被接待的,是怎样的程序,悬泉汉简中都有记载。”

  张德芳补充。另外,根据悬泉汉简的记录,也匡正了很长时间以来的历史讹传。张德芳说:“比如公元前53年,古罗马帝国与安息(帕提亚波斯)帝国的卡莱战役中罗马军团全军覆没,罗马军团残众至今未知其下落。一种说法说是罗马战俘被安置在今天的张掖永昌境内,这种说法还广为流传,但是我们根据汉简的记载可以确定,这种说法是子虚乌有的。”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