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老王说陇史】敦煌盖勋:拒绝乘人之危 义勇留名陇右

 2019/12/26/ 09:09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王文元

敦煌盖勋:拒绝乘人之危 义勇留名陇右

盖勋雕像

  有不少成语和甘肃有关。如司马迁评价李广,留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赵充国回复皇帝询问留下“百闻不如一见”;汉代一位敦煌人,不愿借机报仇则留下“乘人之危”的成语。

  这个人就是汉代敦煌广至人盖勋!

  A 义正辞严,绝不乘人之危

  1800多年前,东汉末年的一个深夜,凉州刺史梁鹄找到盖勋,和他商议一件大事。原因是梁鹄要杀一个人,而且不是一般人,他要杀“从事武都人苏正和”。一个凉州刺史,为何要处心积虑杀一个从事呢?

  原来,凉州刺史梁鹄是个文人,性格有些优柔寡断。当时,武威太守依仗权势横行霸道、大肆贪污。可梁鹄又不敢得罪豪强,老百姓对梁鹄的不作为有些不满,都说他无能。梁鹄想,惹不起武威太守,我处理个“从事”总可以吧,顺便洗脱一下老百姓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于是,梁鹄悄悄去找盖勋,商议如何杀苏正和。盖勋字元固,是敦煌广至人。敦煌郡广至县,县治在今瓜州县踏实乡破城子村边,此地有古城,俗名破城子。盖勋出身官宦世家,他第一次出仕,被举孝廉,推荐任汉阳郡长史。

  梁鹄找盖勋是有目的的:盖勋家世背景强大,人又能干,年纪轻轻就是汉阳郡长史,更为重要的是,盖勋和苏正和有仇。借着盖勋的手杀掉苏正和,可谓是一举数得。谁知,盖勋当即拒绝,他义正辞严地说:“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这就是成语乘人之危的来历。然后,盖勋又给梁鹄讲了一番道理,让梁鹄好好使用苏正和。梁鹄听了盖勋的话,就把苏正和赦免了。苏正和知道后,对盖勋很感激,满怀谢意地去找盖勋。谁知,盖勋不见他,仅仅让人回复说,他是为刺史谋划,而不是为苏正和。尽管没见,此后两人的关系就和好如初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内忧外患危机四伏。陇右地区混乱不堪,在这样的背景下,凉州一带的豪强势力逐渐崛起。他们成为稳定地方的中坚力量,出身敦煌的盖勋,自然承担起了这样的责任。不过,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在此危难之时,盖勋就遇到了一个猪队友。这个人就是新任凉州刺史左昌。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势力联合起来寇乱陇右。这时,盖勋给刺史左昌提了几个建议,可是刺史不仅不听,反而恼羞成怒,把盖勋支到了外地,让驻守阿阳以防范乱军。

  B 羌人叹服,义勇闻名陇右

  很快,局势再次恶化。这次左昌葬送了金城郡。其时,边章等势力聚众围攻金城郡,盖勋建议派军前去救援,可惜左昌不听建议。最后,坐视金城被围攻,太守中计被杀,金城郡失守。

  攻占金城之后,乱军势力更为强大,进一步向关中逼近,试图夺取陇山以东各个郡县。乱军联合起来将左昌围在冀县。这时,左昌才想起盖勋,可惜有些晚了。当时,盖勋和从事辛曾、孔常都在阿阳,收到左昌要求前去救援的檄文后,面临两难境地。乱军势大,救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人就建议找个借口,说怀疑这个军令是乱军伪造的,然后就不去救援了。

  危难时显出了盖勋的人品。盖勋当场发怒,大声说:“昔庄贾后期,穰苴奋剑。今之从事,岂重于古之监军哉!”于是,大家只好赶紧行动,率兵救援左昌。

  身为刺史,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守土安民。左昌无法守土,也做不到安民,可谓是身犯重罪。解围后不久左昌就被撤职调走了。改用扶风人宋枭任凉州刺史。这个宋枭却是个纸上谈兵之辈。他觉得凉州境内之所以多次发生叛乱,是因为凉州的老百姓缺乏教化。他建议安排凉州的老百姓每家抄写几遍《孝经》,这样老百姓就知道礼仪了。

  可是,光知道礼仪而吃不上饭,又有啥用呢?凉州的当务之急是安抚百姓,发动百姓开展生产。盖勋说,当年“昔太公封齐,崔杼杀君;伯禽侯鲁,庆父篡位”。难道是这两个地方没有教化和礼仪吗?

  这话让宋枭非常不满。他刚到凉州推行的第一项政令,就被下属给否定了,今后还怎么混。宋枭自然不从,下令强制推行,还作为政绩向朝廷汇报。结果,成了朝堂上的笑话,而凉州的老百姓也嘲笑他不通时务,最后宋枭的政策在凉州也推行不下去了。

  凉州先后三任刺史都迂腐不通实务,局势日益混乱,危急时刻,盖勋前往救援,结果遭围,命悬一线。

  原来,叛乱的羌人围攻护羌校尉夏育,盖勋和几个州郡的兵合在一起前往救夏育。临时拼凑起来的郡兵,哪有什么战斗力,刚一接触就被羌人冲散了。盖勋能控制的兵力只剩下了一百多人。

  羌人围攻了上来,盖勋怎么办呢?

  C 警告董卓,贺者在门,吊者在庐

  全军面临生死存亡。盖勋整集百余残军,摆出鱼鳞阵,和羌人拼死一战。鱼鳞阵是专门对付羌人精锐骑兵的阵法,人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非常有效。可是,盖勋人数实在太少了,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在羌人的围攻之下,士卒战损不少,盖勋也三次负伤。当时,他已经抱定必死的决心。他指着军前立着的木表说:我的尸体就在这个位置。就在这时,盖勋曾经厚待过的羌人认出了他。羌人说:盖长史是贤人,我们杀了他一定会遭到上天的报复。

  最终,盖勋为众羌人所抓。然而,羌人佩服他的义勇,把他送返回了汉阳。新任凉州刺史杨雍上表朝廷,任命他为汉阳太守。

  多年战乱,再加上气候异常,汉阳一带民不聊生,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地步。盖勋拿出家里的粮食救助灾民。后来盖勋到京城任讨虏校尉,算是朝堂中知兵之人,出谋划策,训练将士。皇帝对他非常信任,每次遇到难以决断的军国大事,皇帝就亲自写诏书向他询问。对他的信任程度在其他大臣之上。

  盖勋的最后人生时光是在朝堂上对抗董卓度过的。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后,盖勋就警告董卓,他写信说:“昔伊尹、霍光权以立功,犹可寒心,足下小丑,何以终此?贺者在门,吊者在庐,可不慎哉!”

  这还不算,盖勋曾经筹划和左将军皇甫嵩的三万精兵联合讨伐董卓,可惜被董卓用釜底抽薪之计给破了。董卓借机调走了皇甫嵩。此后,董卓对盖勋就非常忌惮。

  一次,董卓问王允,谁可以为任司隶校尉(主管京城及周边地区防务治安的官员),王允说盖勋可以。结果董卓却安排了其他人。董卓又怕盖勋在军中的号召力,就不断调整他的职务,让他四处奔波。比如先任命他为陈留太守,结果没到就把他召回来了。

  盖勋强直不屈,终日奔波,志向无法实现,51岁就死了。他留下遗令,不让后人接受董卓的馈赠,死后陪葬于安陵之侧。

  如今,人们说起“乘人之危”这个成语时,很少有人知道它出自一个甘肃人之口。

  撰文丨王文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