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县马河乡孟泉村扶贫夜校现场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 通讯员王书昉
“老汉,走,一起去村委会听花椒栽培技术的培训,刚刚广播里通知,来的可是市里的专家。”陈德朝边走边约邻居一起去参加培训。
陈德朝是陇南市礼县雷坝镇坪头村的村民,自从村里办了扶贫夜校,每期培训他都积极参加,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抢答”,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扶贫夜校”的课程设置,从村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设置。在最近一期的“扶贫夜校”课堂上,陈德朝提出了他的“困难题”:“我们家花椒树常年害病治不好,想让村里出面邀请专家给讲解一下种植技术,不然会影响增收啊。”
一周后,坪头村的驻村干部就从县上请来了花椒树种植专家,通知全村村民前来参加培训。
“大家有啥需求,只要在扶贫夜校上提出来,帮扶工作队都会帮忙梳理、解决。前段时间,辣椒种植和金猪养殖分红的事儿,还有贫困户农具发放的事儿,都在扶贫夜校解决了,这样的夜校大家都愿意来。”坪头村村民陈双会说。

礼县雷坝镇坪头村扶贫夜校现场

礼县雷坝镇蒲陈村扶贫夜校现场
蒲陈村第一书记、西北师范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喜平介绍,扶贫夜校开办的初衷是想群众所想,解决部分群众面对贫困缺少办法、主动性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以及对扶贫政策不清楚等问题,现在,扶贫夜校已经不仅是宣传政策的讲堂、推广技术的平台,而且成为干部倾听群众心声的窗口、乡村文化进村入户的载体,对扶志、扶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祁山镇严洼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办扶贫夜校以来,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激活了村里所有的进步力量,原先的贫困户马娃通过在扶贫夜校的教育引导和科技培训,改变了以往的懒散思想,激发了脱贫动力,积极开展果园精细管理,今年苹果收成2万多斤,还通过政府帮扶盖了新房,生活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

礼县雷坝镇坪头村扶贫夜校
据了解,今年以来,礼县把开办扶贫夜校作为宣传扶贫政策的重要平台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有效载体,由礼县扶贫办、宣传部、文明办联合组织,以村为单位,以驻村帮扶队为主力,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每周定期举行,和农民“面对面”交流,让每个农户家里都有一个政策“明白人”。
一年来,扶贫工作站业务骨干、村扶贫专班、司法所、民政办、农技站、兽医站等部门业务人员纷纷走进扶贫夜校,讲解相关政策;脱贫先锋现身说法,交流脱贫心得,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为贫困群众脱贫出谋划策。截至目前,全县已有458个村举办扶贫夜校2400多场次,培训群众超过10万人次。
如今,扶贫夜校在礼县已经成为群众获取知识、汲取力量、凝聚共识的大课堂。
相关新闻
- 2019年12月27日【2019的那些事】临泽:改厕有惊喜
- 2019年12月26日【2019的那些事】平凉崆峒区:苏有才下山住新房
- 2019年12月25日【2019的那些事】舟曲:文明新风能“兑现”
- 2019年12月24日【2019的那些事】定西安定区:种草有“钱”景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