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两会会客厅】稳扎稳打 统筹衔接乡村振兴

 2020/01/12/ 05:5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杨唯伟 薛 砚

【两会会客厅】

稳扎稳打 统筹衔接乡村振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薛 砚

  31个贫困县摘帽退出,藏区实现整体脱贫,全省减少贫困人口9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过去的一年,甘肃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令陇原儿女倍感振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蓝图。省长唐仁健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统筹衔接乡村振兴”作为2020年重要工作任务。

  做好统筹衔接乡村振兴,具体怎么干?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突破口在哪里?

  今天的“两会会客厅”,邀请到刘天波代表、杨有义代表、张耀南委员、郭艺峰委员,听听他们四位共话乡村振兴。

  访谈一

  主持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杨唯伟):请谈谈如何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嘉宾(省人大代表、清水县县委书记刘天波):做好乡村振兴衔接,不能忘记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优先任务。《政府工作报告》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对于我们清水来说,攻克堡垒、补齐短板、发挥优势是关键。

  清水县去年脱贫摘帽了,可还剩下6个村670户2572人未脱贫,攻克最后的堡垒,才能更快更好地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蓝图。今年我们将精心抓好挂牌督战、全面清除漏洞,确保未脱贫村如期高质量全部退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补齐短板,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清水县将在确保贫困村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基础上,统筹扶贫资金支持非贫困村脱贫攻坚,抓好非贫困村巷道硬化、通自然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非贫困村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力度等,推动形成全面小康良性发展机制。同时,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取得的累累硕果所创造的优势,有力衔接乡村振兴。

  嘉宾(省政协委员、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郭艺峰):在攻克贫困堡垒、为推进产业振兴打基础的过程中,文化的力量不可小觑,我们应该切实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2019年,庆阳市围绕精准扶贫,创作小品《扶贫轶事》,道情小戏《相亲》,南梁说唱《扶贫赞》,舞蹈《农家俏姑采菊忙》等文艺作品50多个。组织开展“精准扶贫文化同行”等文化系列活动,组成精准扶贫文艺轻骑小分队,在全市的贫困村演出300多场,向贫困群众送戏、送图书、送书画,满足贫困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了确保广大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我们先后组织旅游产业、民俗香包刺绣等各类培训20余场次。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让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培育倡导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借助技能培训,培养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访谈二

  主持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薛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我省要统筹衔接乡村振兴。请谈谈应该从哪些方面突破?

  嘉宾(省人大代表、临洮县新添镇崖湾村党总支书记杨有义):产业兴旺是重点。作为一个基层农民代表,这一点我的感受很深。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要让农民富起来。农民要富,产业是关键。对于我们崖湾村来说,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就是实现统筹衔接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崖湾村种植蔬菜的历史悠久,但全村1228户5656人,人均耕地不到1亩。要在1亩地上让大伙吃饱饭、有钱花,激活土地优势是关键。上世纪80年代初,几户村民探索用竹竿搭起了一个简易大棚,大棚产量比露天种植1亩高出三四倍。自此,村民陆续走上了设施农业发展之路。从竹子搭起的简易大棚到钢架大棚,大棚在升级,村民收入也逐步提高。

  特别是去年,在国家的支持下,临洮打造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700多座先进的双钢架大棚拔地而起,大幅提升了防风保温抗灾能力、提前了蔬菜上市时间,还利于新品种的引进,发挥出良好的效益。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了9000元。

  《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临洮县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我很高兴也很骄傲。崖湾村将继续做优做强蔬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完美呈现。

  嘉宾(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员会副主委、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科学大数据中心主任张耀南):《政府工作报告》已经为我们划出了重点,指明了方向:优化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一带五区”产业布局,着力在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和戈壁生态农业,打造“甘味”知名农产品系列品牌。

  我认为,“乡村振兴+大数据”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甘肃省自然地理地貌多样,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可以充分挖掘高寒干旱气候条件下农业发展的资源潜力,发展前景广阔。大数据已经成为产业竞争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在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质增效方面都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首先,通过建立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数据监测大数据系统,可在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9年9月,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落地兰州。伴随着大数据系统的逐步完善,冰川、冻土、沙漠、生态、灾害、气象等各类数据的集合应用,可以为农业生产经营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其次,基于海量数据科学分析而展开的良种选育、精细化管理、质量追溯,都能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附加值,可以推动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实现精准化科技化智能化。再次,打通了不同区域、类别的数据通道以后,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的市场,靶向发力,我省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必将更多走向国际市场。

  嘉宾(郭艺峰委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接待国内外游客3.74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80亿元,分别增长24%和30%。在我看来,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成为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最佳载体。深度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把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又可以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庆阳市在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方面做了很多探索。2019年,庆阳市实施乡村旅游项目12个,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和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先后举办了小崆峒农历“三月三”旅游文化节、李岭村第四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华池县“欢乐五一·红动南梁”等10余项主题乡村旅游活动,预计全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20万人次,实现收入13.7亿元。

  访谈三

  主持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杨唯伟):我们都知道,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请问,怎样才能实现广大农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

  嘉宾(刘天波代表):首先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2017年清水县入选了“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去年9月被公示拟推荐为“国家卫生县城”,还两次提名“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下一步,清水将继续发挥这些优势,让良好的生态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点和闪光点。

  嘉宾(张耀南委员):今年我的提案是希望统筹各类科技资源力量,加快完善全流域生态监测系统,尽快实现“全流域生态环境一张图”。相信借助科技数据的共建共享,可以有力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甘肃构建山川秀美的绿色生态体系贡献力量。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