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一带一路”助推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

 2020/01/14/ 09:2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房惠玲 张丽丽

“一带一路”助推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张丽丽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为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差距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也为我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政协甘肃省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民建甘肃省委提交了《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我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省也将在其发展思维、发展模式、发展环境、发展资源、发展空间等各方面发生巨大变革,从而与周边地区和其他国家形成多方联动、良性互动,同时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民建甘肃省委建议,要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通过优势互补,提高各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如酒泉、张掖、嘉峪关三市可以其旅游资源为依托,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以实现旅游业的高效发展,吸引沿线国家和周边地区游客入境观光旅游。

  同时,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南向通道”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打造兰州、天水、武威三大国际陆港,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合理利用各类资源

  我省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必将出现发展资源、能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民建甘肃省委建议,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高排放、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向绿色低碳、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转变。

  同时,要进一步促进资源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挖掘可再生资源,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省各地区有必要认清自身与周边国家、地区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合理调整产业布局,通过对外贸易的方式实现资源互补,从而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及其可持续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因此,需要更加关注城乡统筹发展。

  民建甘肃省委建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切实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同时,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多方面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管能力,明确乡村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定位,构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机制,健全分级分类投入机制。

  鼓励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建立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机制,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现城乡生产与消费多层次对接。

  此外,积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至城市地区,并给予其在就业及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平等待遇。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提升全省新型城镇化质量。

  发挥科技教育作用

  民建甘肃省委建议,大力培养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把科技实力转换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助推经济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同时,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更好地满足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一带一路”所提倡的五通政策,不仅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也为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带来了机会。

  我省要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加强与沿线各国、各地区的交流,使科技教育成为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有力推动力。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民建甘肃省委建议,合理设计城镇化布局和结构,完善城镇之间的网络连接体系,促进空间的集约利用,在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同时,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形成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组团为主体、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城镇化建设新格局。

  同时,在“一带一路”机遇和开放边境地区与乡村振兴战略之下,我省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布局为基础,以国际经济合作为链接轴线,增加交通枢纽城市,大力提升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打破城乡独立发展的状态,实现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此外,加快建设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促进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改善中小城市的交通状况,使得各级城市之间、小城镇之间形成互联互通的多层次交通网络,发挥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与引导作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