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新华社】甘肃:传统曲艺凉州贤孝迎新生

 2020/01/16/ 15:07 来源:新华社 记者 朱艺琳 耿馨宁

  新华社兰州1月16日电 题:甘肃:传统曲艺凉州贤孝迎新生

  新华社记者朱艺琳、耿馨宁

董永虎在弹唱凉州贤孝。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文化馆里,54岁的董永虎一身红袍,怀抱三弦,正弹唱一段贤孝。“文凭四书官凭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观众们随着他的表演一会儿大笑,一会儿蹙眉,或怒或喜,或感叹唏嘘。

  凉州贤孝又称为“凉州劝善书”,是一种以三弦(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伴奏的古老叙事性民间说唱艺术。董永虎正是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别看现在观众多。早些年,知道凉州贤孝的人特别少。”董永虎感叹道。

  凉州区文化馆非遗办主任张学峻介绍,凉州贤孝以方言唱词为主,多吟诵古代传统贤孝故事。“传统的唱词很难带给观众共鸣。听的人少,会唱的人更寥寥无几。”他说。

  如何让凉州贤孝这项传统曲艺可持续发展成了一个难题。

  “得让传统贤孝走出新路子。”董永虎想。

这是凉州贤孝的演奏乐器三弦。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

  唱词创作要新。为了让贤孝更“接地气”,董永虎大胆改编传统唱词。他将目光放在了武威的传统文化上。“武威的吃食最好吃,西北地区家有名气。扁豆米汤油馓子,糁子面条斜花子……” 这一曲《巧嘴姑娘夸武威》在视频直播平台播放后,一夜间获得了近万粉丝。

  惊喜之余,董永虎创作了更多和武威文化相关的唱词,并将单人说唱变为双人对唱形式,使舞台更有互动性和趣味性。“贤孝火了,武威的文化也火了,一举两得。”他更确定用“创新”复活贤孝是对的。

  新词只是第一步,还要有“新人”。在省市有关部门和凉州区文化馆的帮助下,董永虎开办了凉州贤孝传习所。现在,他的弟子已有20多个,年龄最大的有60岁。他带领徒弟积极参加省市各项文化展演和春节社火表演,努力扩大凉州贤孝的知名度。

  培养人才还不够,贤孝表演需要更广阔的表演舞台。“我们准备将贤孝引进市场,让表演舞台多元化。”张学峻说。现在,多家凉州特色美食餐厅有意邀请贤孝艺人登台演出。将曲艺文化和饮食文化相结合成为凉州“复活”贤孝的一个创举。

  贤孝是凉州区的文化符号。为了让贤孝既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特色又能在创新中获得新生,凉州区文化馆打破贤孝“口传心授”的传统传承模式,对大批特色词曲进行“抢救式”搜集并整理成册,组织传统艺人进行特色唱段录制,并定期举办贤孝会演大赛,让贤孝文化走出凉州、走出甘肃。

  春节临近,各家各户张灯结彩准备迎接新春。这时却是董永虎最忙的时候。“过春节了,大家都想听我唱贤孝。就算是全国跑,我也高兴!”(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