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美好的生活】通渭:电商扶贫助农增收

 2020/01/25/ 07:54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韦德占

通渭县商务局副局长王晓娟(左)正在指导残障人士做网产品推广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韦德占

  “嘀嘀嘀……嘀嘀嘀……”

  清晨,对话框不时弹出,有节奏的键盘敲击声从屋里传来,26岁的残疾人孟玉兵一一回复着网上客户的提问。腊八节刚过,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此时正是网土特产热销的时候。

  在通渭县北城镇芦藓村,孟玉兵用一双不太灵活的双腿“打”通了农村商贸流通的“最后一公里”,借力电商平台优势,成了远近闻名的电商“人”。

孟玉兵在盘账

  小儿麻痹症患者成电商达人

  孟玉兵1岁时因发高烧,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说话、走路都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不过,这些困难并没有难住他,通过自学,孟玉兵熟练掌握了Excel、photoshop等办公软件的应用。

  “家里7口人,全靠父母种几亩地来维持生计,收入十分微薄。”2015年孟玉兵中专毕业后,不愿再过穷日子的他动起了脑筋,说服父母拿出了家里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点积蓄,在村口开起了小卖铺。2018年,孟玉兵被选为通渭县农村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点负责人,通过在线上销售自家和当地土特产,帮助家里和乡亲们增收。

孟玉兵网店售卖的土特产

孟玉兵在运营网

  2019年11月,孟玉兵偶然在网上看到通渭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发布的招募信息,通过咨询后得知自己符合入驻条件,第二天他便申请入驻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我免费提供办公场地、还帮我装修网,设计产品包装,提供技术服务……”孟玉兵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做网时因为缺乏技术和经验,心里总是不踏实,入驻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以后,不仅可以参加专业的培训,而且从网页设计和产品推广各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员指导。

  孟玉兵将自家和乡亲们种植的苦荞面、甜荞面、豌豆面、小麦粉、大豆粉、土豆粉、小米等11种土特产在线上进行销售。

  “以前自己设计的网比较土气,很难吸引顾客,现在的网页面精美大气,推广图片也很诱人,网开业的第二天就完成了一笔来自上海的订单,卖出了500元的土特产。”孟玉兵说。

通渭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政府搭台残障人士“唱戏”

  近年来,通渭县大力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助力残障人士创业致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助力农村脱贫攻坚。

  通渭县商务局副局长王晓娟介绍,通渭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免费残障人士创业者提供办公室、孵化场所,开展电商培训,对残障人士手把手传授电商知识和技能,让他们“会上网、会开店、会营销”。

中心展示的当地土特产

  “帮助青年致富,特别是残疾青年创业致富,是我们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王晓娟表示,通过搭建农村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完善政策扶持机制,使残障人士也能实现创业致富的梦想。

  据了解,2019年,通县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点158个,申请了“耕读通”区域公共品牌认证。目前已开展物流快递、保险、金融、代购、电费代缴等便民服务。开展美工、营销、客户服务等基础技能培训2913人次,村民普及性培训2351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普及型培训1293人次。

中林村村级服务点

李明霞在码货

  村级网点全覆盖 打通电商扶贫“最后一公里”

  雪后的通渭县平襄镇中林村安静祥和,村口一块绿色的店门广告牌非常醒目,上边写着“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 中林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物流点”。走进店内,崭新的电脑、整齐摆放的商品展柜、健全的制度和台账映入眼帘,店主李明霞正在打包货物,扫码出库。

  “这个服务点自去年8月份上线以来,不到5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400单8000元的线上销售业绩,乡亲们自家生产的粉丝、杂粮面、扁豆面、苦荞粉在网上都很受欢迎……”李明霞一边整理着即将发出的货物,一边向记者说道。

村级服务点码放整齐的货物

李明霞正在扫码出库

  为进一步拓展本地区农特产品的网络销售渠道,通渭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于2019年6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以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首要任务,完善农产品仓储、物流、冷链、包装等基础设施,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业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通渭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运营负责人傅章兴表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形成了通渭县电子商务产业集聚、抱团发展的模式,推进了通渭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实施。

  在大力推进电商扶贫的过程中,通渭县审时度势,通过搭建农村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健全服务体系,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范围,拓宽农特产品销渠道,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整合物流配送资源,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着重解决“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瓶颈问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