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一线抗疫群英谱】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夫妻“战士”

 2020/02/12/ 05:3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李欣瑶 秦娜 李满福

【一线抗疫群英谱】

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夫妻“战士”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欣瑶 秦娜 李满福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有这样一句话非常流行:你所“待腻”的家,却是有人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

  在抗击疫情一线,有很多“夫妻兵”,他们放弃休息、舍弃小家、抛下年幼的孩子,全力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他们用自己的负重前行,守护着千千万万个小家的“岁月静好”。

  我们都是医生,这就是我们的职责

  “这些天,跟她说的最多的就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田旭东是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而同样是医生的妻子已经随甘肃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在武汉奋战十多天了。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结束了节前最后一天的所有工作,田旭东正准备回家过团圆年。此时,他接到了医院的紧急通知:全体人员取消假期,正常上班。

  经过迅速筹备,1月24日,省中医院发热门诊正式开始接诊。医院所有科室主任、副主任排班,高年资医师参加门急诊工作,科室主任参加发热门诊工作。田旭东和科室其他三位同事组成了两个班组。

  “为了节约防护服,每个人排班都是12小时,进去时都发了纸尿裤。”田旭东说,加上交接班,通常大家一个班下来就得14个小时。

  1月31日,田旭东第一次进入发热门诊。穿上全套的防护服连呼吸都困难,加之平时也不是在传染病环境下工作的专业人员,这让他倍感压力。

  2月1日早上9时,结束了一个大夜班后,田旭东想的最多的就是远在武汉的妻子。“我们在这里接发热门诊都压力这么大,更何况她在武汉已经坚守了这么多天。”

  田旭东的妻子薛媛是省肿瘤医院院感科主任,由于组建支援武汉医疗队需要各个专业相配合,她和省内其他3家医院院感专家同时被抽调。

  “我也是医生,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没有理由拒绝。”1月27日,听到妻子第二天就要去武汉的消息后,田旭东知道他没有理由不支持,但是作为家人,从那一刻起,他就开始为妻子担心了。

  没有时间想别的,田旭东和妻子抓紧一切时间,讨论过去之后如何做好防护,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他要让妻子迅速成为一个有专业防护能力的医生。

  1月28日清晨,田旭东先去送妻子出发,赶紧又返回医院送同事们出征。那一刻,一股难过涌上心头。

  “她刚去就因为气候不适应,咽痛、咳嗽,只能一边吃药一边坚持工作。”田旭东更加担心。作为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院感组的一员,他们的工作就是要监督所有队员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医院感控流程是否合理。

  “我这边一切都挺好的,放心吧。”虽然每次通话,妻子总是这样给田旭东宽心,但是他还是能感觉到妻子的疲倦。由于院感的责任感及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内心的压力不言而喻。但他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田旭东为妻子感到骄傲。

  为了不让双方老人担心,从取消休假那天起,田旭东就和家人刻意保持距离,也不去父母家了。有时间他就给妻子发发信息,妻子也只有回到住地后才能给他回个信息,直到看到信息的那一刻才稍感放心。家人也不敢轻易联系薛媛,每天都是通过田旭东了解前线的情况。

  “我知道她在武汉很苦、很拼,只想对她说保重,等你平安归来。”田旭东说。

  “武汉的叔叔阿姨生病了,爸爸去帮他们治病”

  1月28日,甘肃省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出发驰援武汉。137人的队伍里面,就有张正银,他是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男护士。

  张正银出发后,妻子王小茜对女儿说:“武汉的叔叔阿姨生病了,爸爸要去帮他们治病。”两岁半的女儿像是听懂了,拿着自己的小针筒,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给家里的玩具打针、看病。

  和丈夫一样,王小茜也是一名护士,她在兰大二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

  两口子都是护士,而且都负责重症病人的护理,他俩平常的日子,忙起来都着不了家。“我们俩经常一个夜班、一个白班,双休日、过年过节都很难同时休息,女儿全靠婆婆帮忙照顾。”

  春节前,两人和往常一样忙碌。偶尔闲下来,看着电视里、手机上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报道,他们很为武汉担心。

  “年前我们都特别忙,大年三十、大年初一,我俩都各自在单位上班。”王小茜说。

  大年初二,夫妻俩同时下夜班,准备回家同家人团聚。走到半道,张正银的电话响起:“张正银,武汉需要支援,你愿意报名参加吗?”此刻王小茜早已明白爱人的决定,对张正银说:“我支持你的决定,我陪你去医院吧。”就这样,两人一起返回了医院。

  张正银是一名呼吸治疗师,2018年,他还专门为此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了半年。王小茜心里知道,他正是武汉需要的人。

  临走前几天,张正银依然在科室里上班,王小茜为他收拾了换洗的衣服,医院为他准备了专业的装备。

  1月28日,张正银随医疗队启程了。

  此后每一天,武汉成了王小茜和家人最关注的地方。

  在武汉,张正银和队友们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工作。他们每天四班倒,每班6小时。但每一班上班前,准备、穿隔离衣;下班后,交班、脱隔离衣,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每一班,几乎都得用8小时左右。

  王小茜说,他只要有时间每天都会给我们打电话。在电话里,他只说一切都好,其他的细节,就什么都不说了。

  王小茜深知,在武汉的工作肯定很辛苦,但是爱人怕家人担心,所以打来电话只报平安。王小茜很放心爱人,“他在工作中应变能力很强,这一点我倒是不担心。”

  张正银去了武汉,王小茜这边上班一天都没耽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面对的都是父母不能陪护、60天以下的孩子。王小茜上一班,需要12小时。这期间,给孩子们做治疗、喂奶粉、换尿不湿,几乎没有坐下来的时间。遇到离开父母哭闹的孩子,还得抽空抱一抱。每一班上下来,都是筋疲力尽。

  回到家里,还得抓紧时间陪陪自己的孩子,弥补工作忙碌的遗憾。

  前几天,她所在的兰大二院组建了儿科医疗队,如果武汉需要,他们将会第一时间支援武汉。就像爱人当时一样,王小茜也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其实我们都一样,根本就没有多想什么。只是觉得,武汉那边会需要我们,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说到这些,王小茜轻柔的声音里,透着坚定。

  “坚守,就是最大的支持”

  在肃南县文化旅游系统,有这么一对裕固族夫妇,他们用平凡的坚守,诠释着普通干部对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

  2月7日下午的肃南县城,依旧不时吹来寒风,这里的天气似乎让人还没感觉到春的气息,行进中可以看到大小灯笼在路边摇曳,但街上行人稀少,多数商铺仍在歇业中,这很难与热闹的春节挂上钩。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街道上多了一些防控疫情的条幅,车载大喇叭不时播放着防疫期间的群众须知。

  在城中心繁华地段的裕兴社区楼宇间,一名青年裹着棉大衣,在社区出入口盯着每一位“陌生人”,他叫张志鹏,是肃南县民族歌舞团的一名裕固族干部,今年34岁。今年1月31日,县文旅局领导在微信群中发了个通知,希望系统内各支部自行联系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张志鹏报了名,第二天他就出现在裕兴社区的出入口登记点,开始了“蹲守”工作。

  “最怕有些人不理解,劝不住,有时候还脾气大。”张志鹏说,刚开始几天,社区的个别老人观念陈旧,经常不遵守防疫要求,要么不戴口罩,要么没事遛弯,意识不到疫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只有苦口婆心、不停地给他们解释。张志鹏说,随着县上联防联控措施的推进,现在局面好多了,大家基本都有防护意识,人、车进门主动登记,也没有乱串门的现象。

  “我已经在这里‘蹲’了六天了,只要在一时,就要负起责任。”张志鹏说,这些天来,基本很少回家。“有点过意不去的是,大过年的,娃没人陪伴,大多时候一个人在家。”

  原来,张志鹏的妻子贺霞,也忙碌在防控一线。作为县文旅局的一名裕固族干部,她和5名同事轮流在单位值班,主要是查看全县文化、旅游场所是否按要求关停,各部门联络等。由于两人都在一线值班,家里没人照看6岁的女儿,张志鹏从远在60公里外的牧区老家,把父母接来临时照看女儿。张志鹏说,今年2月2日是女儿的生日,他们两口子都忙,也没买上生日蛋糕,最后在家里自己做了一个蛋糕,凑合了一下。女儿给爸爸妈妈提意见:“这个不像蛋糕!”

  县文旅局的同事说,贺霞是个干工作很认真的人,但话少。贺霞说,他和张志鹏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干的都是很“小”的事,不值得一提。

  在全民抗击疫情的当下,谁说哪个事“小”呢?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