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疫情防控 甘肃在行动】不负农时不负春!省农科院深入田间帮春耕

 2020/02/21/ 18:46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王朝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春耕人在野,农具已山立”,防疫不能松懈,春耕同样不容耽搁。甘肃省农科院的农科人牵挂着联系帮扶的镇原县方山乡4个村的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情况,动员全院各级帮扶责任主体,农业科技工作者勇担使命,扎根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就地帮扶春耕。

  方山乡贾山村,脱贫任务艰巨,2019年底贫困率为11.9%,是庆阳市唯一一个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的村,也是全省挂牌督战的重点村。省农科院经济信息所副所长、驻贾山村第一书记兼队长陈文杰,深感责任重大,他与驻村帮扶队队员率先奔赴帮扶村。

陈文杰(右二)在村口防疫值守点询问人员出入情况。

  他们参与到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宣传防疫政策和知识,疏通群众情绪,摸底返甘来甘人员,登记并跟踪管理进村人员,安排卡口值班,并给给村里值班人员送去方便面、饮料、苹果等慰问品。

  春耕在即,田该管了,种该备了。陈文杰与乡、村干部、贫困户等,一起筹划商讨今年春种事宜。

  “今年种啥收成好?去年村里种小麦、玉米、胡麻、洋芋、万寿菊,多而杂,没有主导优势产业。”

  “黑山羊市场价格好,但缺乏饲料,我家只养了五六只,没法扩大养殖。”

  “去年你们农科院发给我邻家的玉米种子,种出的玉米棒子有胳膊那么粗!今年能不能给我些好种子?”

  “……”

  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完,陈文杰说:“今年我们扩大粮饲兼用玉米、饲用甜高梁面积,饲用玉米、甜高梁青贮、黄贮后,可用来饲喂羊,再发展黑山羊产业……今年农科院继续支持咱们村,提供1000亩的优质玉米种子、500亩的高粱种子,大伙一起努力,种好粮、养好羊,争取今年能脱贫,好不好?”

  一番话,点燃了贫困户的脱贫希望,增强了群众们的致富信心。

陈文杰(右二)深入农户登记养殖产业。

  省农科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给帮扶村带来院内多年来培育的优质良种,也带来脱贫致富的新点子、新思路。

  在方山乡王湾村,省农科院派出5名科研人员在此驻村帮扶。“王湾村2019年刚刚验收脱贫,今年还需巩固提升。”马铃薯研究所副所长文国宏研究员告诉记者。文国宏任王湾村第一书记兼队长,计划今年继续在村里示范推广种植马铃薯。

  文国宏去年在6个山区自然村试着复种马铃薯,6月份收割完小麦,再复种一茬马铃薯,10月份收获,亩产3000多斤,由于当地土壤环境纯净,收获的马铃薯可作种薯,种薯比商品薯价格高出几倍!新品种加上良种栽培技术,有的亩产最高达5800斤,村民们今年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高涨。

文国宏(右)与帮扶队员去年试种的马铃薯喜获丰收。(资料图)

  同时,帮扶队在蒲河沿岸的自然村试种早熟马铃薯,3月份种植,7月中旬收获,亩产达4000斤,1斤售价1.2元,亩收入4000多元。这让几位先前还心存疑虑的贫困户信服了,并表示今年要扩大种植面积。“以前每家就种一半亩洋芋,自家种、自家吃,吃饸饹面臊子汤里必放洋芋。没想到洋芋产量这么高、卖价也好!”村民马岁富说。

  村民们最近忙着整地耙地,等着春播马铃薯哩。帮扶队员们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积极调运马铃薯种子,准备送到村民手中。

王湾村马铃薯试验田。(资料图)

  农时不等人。4支驻村帮扶工作队与帮扶村所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帮扶村积极沟通联系,围绕各村产业培育计划和单位自身实际,着手制定详细的帮扶工作计划,并撰写各类帮扶项目申请书,确保疫情防控与春耕生产两不误。

  (图片均由省农科院党委办公室提供)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