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来武汉前,
总觉得时间太短,
短到没有能够和家人好好告别。
依依不舍的时候,
觉得时间又太长,
长到每耽误一分钟,
也许就会有人因为
治疗不及时失去生命
……
【人物档案】
魏建芬,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师,甘肃省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工作地点:武汉中心医院后湖分院
魏建芬已经在武汉工作了22天,通过她的讲述,了解她在支援武汉抗“疫”一线工作的点点滴滴——

魏建芬说,离开家的时候,拎着行李箱回头看,光线并不明亮的楼道里,门上贴着的“光荣之家”牌匾竟然闪闪发光,一瞬间,她明白了家里人为什么会无条件支持她。如果这是一场战争,需要老公回到部队参加战斗,她也会无条件支持他,只因为,对脚下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她说,来到武汉后被安排在武汉中心医院后湖分院。第10天,甘肃支援湖北医疗队接到紧急任务,需要立即组建重症组,前往武汉协和医院重症病房。作为熟悉重症患者护理的她,和同事李莉毫不犹豫地报名,请战进入协和重症病房。
魏建芬说,协和医院重症病房的患者和之前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的患者最大的区别是:后者大多都可以下地活动,起码自己可以去卫生间解决大小便,而前者,患者大多都戴呼吸机辅助呼吸,全部都要靠护理人员去穿脱尿不湿解决大小便问题。有些患者自己无意识,需要护理人员巡视的时候拉开被子看一眼;而有些患者自己忍着,不愿意麻烦本来就“脚不沾地”的护理人员……
上了呼吸机的个别危重患者会觉得呼吸面罩不舒服,会产生人机对抗,用手去拔管子,他们要时刻盯紧患者,防止他们乱动,不然会很危险。还要时不时看机器会不会报警,注意一些患者病情的变化等等。
卧床的患者一般都身体乏力,没有食欲。有的打营养液还好,但作为护理,为了让病人恢复一些体能,增强免疫力,护理人员会喂他们吃饭,让他们多少吃一点。不能动的护理人员会喂,躺着不方便就弄个吸管,想方设法让患者吃点。

魏建芬说,照片中这个大叔不愿意多说话,听隔壁床的阿姨说,大叔一家三口都是确诊患者。她知道了大概情况以后,每次喂饭,她都会絮叨几句,说她自己和大叔的女儿岁数差不多,一定要加把劲配合治疗,多吃饭,这样才能早日和家人团聚;看患者情绪还可以的时候,帮他举着手机打开视频让他和家里人说几句话,希望自己做的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能成为暗淡日子里的一点点光。

魏建芬说,这位奶奶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病情一天天好转,在奶奶能坐起来自己喝水吃饭的那天,要拉着医护人员拍照,说要把照片发给自己的女儿看,让女儿知道,自己有这么多医生护士照顾,不用太担心……
每个患者的情况各有不同,所需的治疗手段、护理方法也不同。在为患者采集咽拭子时,一遍遍告诉他们配合要点,因为武汉方言她听不太懂,交流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除此之外,病区里的患者都见不到自己的家人,一般精神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跟他们说话,会给他们心里很大的安慰。
面对那么多重症患者,好多人都问他们害怕不害怕,她说工作节奏非常快,只要进入那个氛围,就有接连不断的事情要做,根本没空害怕。
每天下班后,脱了防护服和隔离衣,取下口罩,看着脸上被口罩压出来的印记,被汗水浸湿的衣服,觉得自己狼狈至极又无比光荣。
魏建芬说,和在张掖的重症监护室一样,把患者当成普通的病人,干的也是和张掖一样最最普通的工作,没什么特殊的,只是换了个地方上班而已。

……
在各种聊天记录中
我感受到
其实我是家人的自豪
是朋友的想念
是同事的寄托
……
我叫魏建芬,来自甘肃张掖
我相信
春天终会来到
一切终将过去
待到樱花烂漫时
让我们相拥
道一声:你好!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魏建芬)
相关新闻
- 2020年03月03日【一线抗疫群英谱】“我是抗疫一分子”
- 2020年03月03日【一线抗疫群英谱】感染科的“白衣天使”
- 2020年03月02日【一线抗疫群英谱】为战“疫”出份力 涓涓细流汇成爱心长河
- 2020年03月02日【一线抗疫群英谱】千里驰援战疫魔——甘肃援助湖北医疗队纪事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