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劳务输转拓富路——积石山县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三

 2020/03/10/ 21:27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王睿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从南国丛林到戈壁大漠,成千上万的积石山县外出务工人员,大胆走出家门,趟出一条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近几年,积石山县把劳务产业作为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下大力气发展劳务经济,注重技能培训,开展有组织输转,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题。如今,劳务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摆脱贫困、实现长期稳定增收的“铁杆庄稼”。

  3月7日,29岁的羊仲孝踏上开往西宁的列车,开启今年的外出务工生活。5年走南闯北的打工生涯,让他显得比同龄人更加成熟老道。

  “咱有一身好技术,走到哪里都能挣口饭吃。”说话间,羊仲孝黝黑的脸颊上洋溢出自信的笑容。

  羊仲孝出生在积石山县郭干乡酸梨树村,这里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2亩。在他的记忆里,父亲一年到头在地里刨挖,也只能让全家勉强过活。精准扶贫伊始,羊仲孝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1_副本.jpg

积石山县徐扈家乡牛肉拉面培训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摄

  2015年3月,积石山县开始在全县各村为群众免费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全县各级干部及驻村工作队走村入户,上门动员群众参加。“拉面、瓦工、电焊、驾驶员……群众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培训期间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发放补助。”郭干乡党委书记马云平介绍说。

  一个个火热的培训现场,让大批和羊仲孝一样的农村青年找到致富的出路。“从理论学习到上机实操,通过一个月的扎实学习,我就顺利拿到挖掘机操作证书。”羊仲孝回忆说,“有了技术后,很多人主动打电话让我去工作,并且开出的工资都在5000元以上。”

  凭着学到的本事,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羊仲孝将目光瞄准积石山县以外的地方,兰州、青海、西藏等地都留下他奋斗的足迹,他也逐渐成长为挖掘机行当里的老师傅。“现在,我每月收入都有近万元,除去自己开销外,大部分都贴补家用。”羊仲孝高兴地说,这些年,家里盖起了新房,买上了轿车,2019年底,已经顺利脱贫。

  为了鼓励更多贫困群众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自今年起,积石山县专门制定针对建档立卡劳动力输转就业人员劳务奖补办法,全县在为群众搭建免费技能培训平台的同时,还专门制定外出务工人员奖补政策,在外打工者提供企业加盖印章的用工合同、工资证明或加盖银行公章的工资流水单,经过审核后,按照务工时间及收入的不同,给予每人3000元至5000元的一次性奖励补助。

  如今,积石山县各级政府通过为广大群众送政策、送技术、送工作、送服务,使大批贫困群众找到致富的出路。“我们的打工者已实现由‘劳力型’向‘技能型’、‘短期临工型’向‘长期稳定型’转变,外出务工成为贫困群众长期增收的有效途径。”积石山县劳务办主任李有群说。

  在积石山县,不仅有像羊仲孝一样通过劳务培训成功就业的有志青年实现脱贫,更有大批贫困劳动力通过政府组织的劳务输转稳定就业。仅2019年,全县向厦门市进行有组织输转的贫困劳动力就达425人。

2_副本.jpg

积石山县向厦门市输转劳动力。

  王木洒是积石山县徐扈家乡周家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因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一技之长,他始终没能找到增收致富的好出路。

  2019年2月,徐扈家乡政府工作人员走村入社,宣传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输转项目。“去厦门打工,路费、行李费、体检费及输送途中的生活费,全部由政府承担,直到把你们送进企业,办好入职手续、医保、社保后,我们才离开。”徐扈家乡党委书记马如山的一番话,让王木洒动了心,他主动报名参加县里组织的劳务输转。

  2019年4月,经过短期培训后,王木洒便前往厦门市海沧区一家电子企业工作。他高兴地说:“在企业里打工比在家务农轻松多了,不但包吃包住,每月还有近5000元收入。”

  2019年年底,王木洒带着3万多元回到家乡,他们一家也因此摘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帽子”。

  “政府有组织输转,很受农村年轻人欢迎,他们不仅挣到了钱,还增长了见识。”积石山县人社局局长马成义介绍说,县里针对在厦门市海沧区的务工人员制定了奖补办法,凡在海沧区企业务工满3个月且缴纳社保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奖补3000元;务工满6个月再奖补3000元;务工满1年的再奖补6000元,奖补期最多为1年。

3_副本.jpg

积石山县劳动力抵达厦门后合影。

  不止是厦门,江苏、青海、西藏等全国多地,可见积石山县打工者的身影,他们靠着劳务输转走上一条稳定脱贫的增收路。

  眼下,王木洒已收拾好行囊,他打算今年带着妻子一起去厦门打工。“俩人一起打工收入会更高,我们打算今年年底再买辆车。”面对以后的生活,王木洒一家充满信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