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的帮扶情
——厦门用心用情推进脱贫攻坚、对口帮扶甘肃临夏州综述
本报特稿
本报记者 黄怀 李晓平 何无痕
几天前,从兰州飞往厦门的包机航班MF8260顺利降落在高崎机场。这趟飞机上载着182名来自集美区对口帮扶县——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13个乡镇的务工人员,其中102人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当晚,他们被妥善安置到集美区的7家重点企业。
“厦门,我来了!从县里到兰州机场、再到厦门,一路免费搭乘包车包机,便捷又顺利,厦门贴心的服务令人感动!”和政县新庄乡的80后青年虎建军走下飞机,脸上写满兴奋和憧憬,他即将加入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在第二故乡开启新的生活。
疫情并未影响脱贫攻坚的节奏。2月底以来,我市推出“硬核”举措,采取“点对点”、“家门到厂门”的安全运输模式,包车、包机、包列输送2647名临夏籍返岗务工人员来厦务工,其中建档立卡户1940人,不仅解决了厦门企业用工燃眉之急,而且推动东西部劳务输转,实现复工复产与对口帮扶并进共赢。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
尽锐出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打赢脱贫攻坚战曙光在前。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推动产业扶贫为核心,以促进就业脱贫为目标,以助力扶贫扶志为重点,变单向帮扶为双向合作,用心用情助推临夏州实现全面脱贫。让远隔千山万水的临夏干部群众真切感受到来自厦门的浓浓爱意,见证厦门与临夏协作对口支援的巨大成果。
劳务协作缓解用工难题
开启临夏同胞新生活
早晨8点,来自临夏州的务工人员牟得龙穿上防尘衣,走进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监控操作机台的运行,精神饱满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自2017年11月来厦务工,牟得龙已在厦门这座第二故乡工作生活了两年多时间,他爱上了鼓浪屿和大海,也渐渐认定了在厦门扎根。如今,牟得龙已经把自己算作半个厦门人,在他的朋友圈里,都是厦门的美丽风景,和老家朋友羡慕的留言。 “在厦门工作两年时间,我已经还清了以前在老家时的10万元债务,而且已有一定的盈余。解决了后顾之忧,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更有信心投入新的生活。” 牟得龙的脸上写满笑容。
为了让临夏务工人员尽快适应厦门的新生活,接收企业也为他们提供了特殊的照顾。如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目前共有300多名临夏籍务工人员,企业不仅为他们安排统一的初期培训,还安排了专门的清真食堂。
一人务工,全家脱贫,促进就业增收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我市围绕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任务,实施劳务奖补政策,夯实劳务协作举措,大力促进临夏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截至目前,我市实现在厦稳岗就业临夏籍务工人员537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54人。
结对帮扶,本质上是生命的走亲。厦门与临夏,携手向贫困堡垒发起总攻,输出生命的能量、激发不屈的斗志。为了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劳务输出工作万无一失,临夏当地政府积极部署安排,上门宣传动员有意愿的返岗务工人员,主动与厦门市用工企业对接。此外,还对返岗务工人员免费进行体温检测等健康检查,赠送方便面、鸡蛋、饮用水、防护口罩等生活物品,统一组织专车送达厦门务工点,确保了务工人员安全返岗、及时上岗。
推动扶贫车间复工转型
开创东西部协作新局面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我市在全力抗击疫情的同时,始终牵挂着千里之外对口帮扶地区的人民群众,厦门市赴临夏州帮扶工作队放弃假期,坚守帮扶一线,与临夏州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战疫情。针对临夏等地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1月29日,帮扶工作队向厦门市申请调拨重要防疫物资支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帮扶工作队在快速办理调拨手续后,连夜到厦门航空货运中心协调办理空运,首批100套防护服、5万只口罩、100台测温仪等防疫物资在第一时间运达临夏州。
捐赠毕竟有限,无法改变临夏州防疫物资紧缺的现状,只有协助当地投入防疫物资生产,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2月中旬,厦门援临工作队提前返回挂职岗位,积极协调指导有条件的扶贫车间,既抓好疫情防控,又力推复工复产。特别是针对企业实际和实际需求,现场协调解决车间改造、设备采购、许可证申请等问题,推动甘肃拓奇实业公司和广河县新善友公司分别转产成为甘肃首家转产生产防护服和口罩的扶贫企业。截至目前,厦门援建的216家扶贫工厂、扶贫车间已复工复产198家,复工率达91.7%。
脱贫路上齐心协力,战疫时期守望相助。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临夏援建扶贫车间也为我市送来了500件防护服,这是由福建银田集团在临夏州积石山县投资设立的积石山拓奇公司转产生产的,用真情用爱心回馈厦门。这背后,体现了厦门与临夏之间的深情厚谊,在危难时刻互帮互助,共克时艰。
立足临夏产业基础
增强当地“造血”功能
春节刚过,福建省农业龙头企业——厦门绿百合食品有限公司到临夏州考察。3月1日,该公司即在临夏县成立成伯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首期计划流转土地2500亩,投资种植高原夏菜,通过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和开展消费扶贫,带动当地农民稳定增收。
“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同时,我市持续抓好产业招商,立足临夏州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增强当地‘造血’功能上下功夫。”厦门市赴临夏州帮扶工作队领队、中共临夏州委常委、副州长邱武伟告诉记者,我市发挥厦门国企、民企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帮助临夏州引进一批有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好、吸纳就业人口多、带动脱贫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推动共建产业园区,吸引更多能够有效吸纳建档立卡人口就业的企业入驻园区。提升扩大消费扶贫,加大力度采购销售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目前已累计销售临夏州农特产品1264万元,预计全年消费扶贫金额达2亿元以上。
结对帮扶绝非单向“输血”,而是在双向交流中“造血”,激发贫困地区人民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如今,具有“造血”功能的扶贫项目越来越多,全面脱贫攻坚的号角愈加嘹亮。
亲戚越走越近,感情越走越深;合作越走越多,道路越走越宽。东西部扶贫协作让厦门与临夏凝聚了跨越千里的亲情,两地在越来越紧密的双向交流中,奏响实现全面小康的“大合唱”。
【短评】
为脱贫攻坚注入厦门力量
黄伟伟
越是艰难时刻,越能见证真情。
明天,又一批甘肃临夏州务工人员将抵达厦门,汇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发展攻坚战的战斗序列当中。同时,也有一批厦门扶贫工作人员整装待发,即将奔赴对口扶贫地区,投入脱贫攻坚战大决战。看似交汇而过,实则方向相同。扶贫路上,厦门与对口地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战疫的艰难时刻,在脱贫的攻坚关口,彰显家国意识、协作精神、大爱力量。
厦门,既是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更是文明友善的爱心暖城。在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之初,厦门就将这座城市的人文关怀深深植入各项支援工作当中,用心用情帮助对口地区人民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疫情发生后,厦门包车包机包列,“点对点”把贫困地区务工人员“送出去”,以国企带民企,积极发动线上线下各种渠道,把滞销农产品“卖出去”,一项项务实举措,汇聚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以阵阵爱心暖流驱走疫情“倒春寒”。
同胞情家国爱的力量,在先富帮后富,大家共同致富的交融中传递。对口支援地区也在用真情用爱心回馈厦门。他们积极组织富余劳动力到厦门参加各项建设,精心挑选各种名特优农产品丰富厦门市民的菜篮子,捐助防护产品支援厦门疫情防控。
厦门与对口地区之间的兄弟情义、友爱协作,奔涌出改变山川的磅礴力量。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征途上,我们更要用大爱汇聚合力,真心真情举全市之力助推对口地区实现全面脱贫,在脱贫攻坚历史伟业中贡献厦门力量。
相关新闻
- 2020年03月10日人民日报人民要论:统筹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
- 2020年02月20日战“疫”期间咋抓脱贫攻坚,甘肃“意见”这么干
- 2019年12月16日【新华社】“小藏鸡”孵化出扶贫“大产业”——甘肃舟曲农村党建引领脱贫攻坚见闻
- 2019年12月12日【新华社】科技扶贫为陇原大地“拔穷根”——甘肃用科技为脱贫攻坚赋能蹲点调研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