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人就应该活成社会和人们需要的样子”——兰大一院首批奋战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真心话

 2020/03/16/ 08:24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雷媛 田蹊

“人就应该活成社会和人们需要的样子”

——兰大一院首批奋战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真心话

  3月9日,随着收治的最后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治愈出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清零”了。

  这个“零”,来之不易,它的背后是医护人员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苦鏖战与辛勤付出。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是省内治疗新冠肺炎第一批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由医院原来的急诊病房改造成,隔离病房则由原来的传染一科、传染二科及某些科室临时改建组成。

  从1月22日起到2月5日,李俊峰、濮家源、孙有惠、胡莎莎、李佳蔚、陈瑶作为医院第一梯队的医务人员先后投身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就是他们战斗的阵地。眼下,他们六人全部又一次投身到一线梯队,继续战斗。

  疫情发生后,有人逆行而上,守卫湖北;有人守土担责,护一方阵地。坚守甘肃的这一方阵地,是李俊峰他们的首要职责。在他们度过的一个又一个的抗疫日子里,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就是在这样“寻常”日子里的坚守,无不诠释着何谓护佑生命,何谓救死扶伤,何谓医者仁心。

  在危急关头,每一个坚守自己岗位的人都是英雄。

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合影。

医生在采咽拭子。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李俊峰:兰大一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感染科副主任

  “作为一名医生,必须带头冲在前面”

  2020年的除夕(1月24日)上午8时,我作为医院第一梯队的一员入驻隔离病房,连续工作14天。

  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经历的第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坦言讲,在首批入驻隔离病房的时候,最早我们对疫情,对疾病了解不够多,对感染的风险都不清楚,我是有过担心的,但是还是那句话,我是党支部书记,更是医生,我必须是越危险越要冲在前面。

  在这场疫情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们医护人员和患者都是并肩作战的战士,在并肩作战中,我们和患者就像朋友一样,即便现在他们出院了,我们彼此还是经常有联系。

  3月4日,我又进入隔离病房,开始连续工作14天,随后隔离14天的模式。作为一名医生,这是职责,也是使命。疫情不结束,就不是休息的时候。

  今年春节的原计划是大年初三带着孩子回老家,但是疫情打乱了这个计划。在隔离病房的这段经历,将是我职业生涯中一个特殊的经历,这个经历让我更加坚定对专业的守护。

  想起第一次走出隔离病房,见到阳光的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但愿疫情早日结束,大家可以和家人一起去户外享受美好。

  濮家源:兰大一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纸尿裤,那不是必需品吗?”

  我们发热门诊第一梯队工作时间是1月22日到2月5日。

  发热门诊分为三个区: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我们所有工作都是在污染区完成,最核心的工作就是筛查出新冠肺炎感染的确诊、疑似患者。在第一梯队进发热门诊的时候,做好防护的情况下最长一次是工作了11个小时,那感觉就是憋、闷、紧,确实考验一个人的承受能力。

  第一次两周的医学隔离观察结束前,考虑到当时医院呼吸专业的医生人数肯定紧张,而我已积累了相当的发热门诊工作经验,就提前向医院请战,请求隔离结束后再次进入发热门诊工作。隔离结束的当天被接回医院后,我就拎着行李箱直奔发热门诊,到现在差不多有两个月没见到家人了。

  第二次进发热门诊后,我的工作和第一次有所不同,主要是把关医疗行为。这一次穿防护服的时间比第一次少了,防护服只能穿脱一次,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防护装备,发挥医务人员的最大能力,同时又要保障医务人员不被感染,我们尽量控制在每班最多不超过12小时,但有时候特殊情况也会适当延长些时间。纸尿裤,那不是必需品吗?问题是很多医务人员垫上纸尿裤后尿不出来,想想也挺难受的。

孙有惠

  孙有惠:兰大一院血液科护士长

  “这段时间终生难忘,等我老了讲给孙子听”

  我是1月22日进发热门诊,2月5日出来的,在发热门诊共待了15天。疫情发生前我在血液科工作。

  作为护士长,我在发热门诊的主要工作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管家婆”——每天指导并协助大家穿防护服和隔离服,监督每个人正确地脱防护服和隔离服,保证每个人不被感染;处理工作中的一些难题,比如哪个病人情绪不好需要安抚,什么东西坏了需要联系维修;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大家的物资,计划领防护服、口罩、消毒液等;每天为大家订餐;重复使用的物品,每天要联系消毒、洗涤,不能有短缺,以保证每天正常运行。

  我们3人上白班,2人上夜班,每班工作时间12小时。每班的工作程序是:1人负责预检分诊,1人负责为患者抽血,1人负责留观病人的治疗和生活护理。

  实际上,除患者需要心理护理,在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一样需要,尤其是年轻的护理人员,没有经历过像这一次的这种疫情,精神紧张,护理工作压力大。我们怎么梳理压力呢?聊家常呗,比如孩子怎么样,老公怎么样等等,还有就是听听音乐,看看书,偶尔与家人视频一下。

  从事护理工作16年来,在发热门诊的这段时间必将是我终生难忘的记忆,我会珍藏这段时间的日志和疫情期间的工作照片,等我老了讲给我的孙子还有重孙听。

  胡莎莎:兰大一院传染一科护士长

  “人就应该活成社会和人们需要的样子”

  疫情发生前我在传染科工作。我们第一梯队在隔离病房夜以继日封闭式工作了14天,从2020年1月23日到2月5日,现又作为第四梯队,从3月4日第二次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到3月18日。

  我在隔离病房的那么多天从未因为恐惧和工作累而哭过,却因为看到我的团队攻坚克难却无怨无悔时而感动得泪流满面。

  我所在的这组共负责护理患者约20名(包括疑似病例)。一班一天3人, 12小时轮一次班。我最长一次工作了近20小时。在隔离病房的这一段时间是有些苦,有些累,但我内心是快乐的,因为我觉得人就应该活成被社会和人们需要的样子。

  对我们护理人员而言,除对患者身体上的不适做好监测和护理之外,心理安抚也是必需的,我们为患者讲解新冠肺炎的科普常识,让患者正确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更会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给他们以倾诉的机会以便不良情绪及时得到宣泄,减轻心理压力,而我们还会使用肢体语言与患者交流,比如握着患者的手传递信任。

  我们第一梯队撤离病房那天,我去和患者一一惜别,患者说:“护(士)长我不知道你长啥样,但我记住了你微笑时弯弯的眉毛。”我当时的感受是:“我宁愿从未见过你,从不认识你,但相遇让我不顾一切地想要疼惜你,照顾你。”

  李佳蔚:兰大一院传染科90后护士

  “没时间害怕,觉得这就是我应该要做的”

  疫情发生后我们是第一批投入到工作中的,从1月24日进入发热门诊后连续工作14天。当初我也曾报名去武汉,但是没有被选上。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预检分诊,血标本的采集,留观病人的处置和生活护理。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消毒隔离。每天工作12小时,早上8时接班晚上8时下班,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穿防护服。以前从来没有穿过,穿上防护服之后行动不是很灵活,走路像企鹅一样,护目镜时间长了里面都是雾水,我们只能把脸靠近电暖器去烤一下来除雾。

  我们一个班是12个小时,最开心的是摘下口罩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候。隔离病房的工作量较之前的来说各方面都增加了。我们不仅要做好护理工作,还要做好清洁工作,而平时清洁工作由专人负责。

  在这次疫情中被问到最多的就是你不害怕吗?我貌似真的没有害怕过,也没有时间害怕,觉得这就是我应该要做的。“我要上”就是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每当下班看到自己憔悴的脸,护目镜和口罩留在脸上的压痕,我觉得它就是刻在我们脸上的“军功章”。

  陈瑶:兰大一院感染科90后护士

  “我的工作虽然很平凡但却很有意义”

  我从1月24日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到2月3日结束,共14天。我们隔离病房第一梯队的成员,之前都是感染科的,虽然我们之中有的经历过SARS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但面对这场疫情,依然是一种艰巨的考验。

  我是第一次面对这个疫情,不知道它的严重性,所以刚开始我是不害怕的,但是到后面我开始害怕由于我的粗心或者防护不到位,让其他人员感染,但经过同事们细心和耐心的指导,我做好了自己的防护,也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在隔离病房里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虽然很平凡但却很有意义。

  当我们医院第一例病人治愈出院,所有住院的病人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个个兴奋溢于言表,随后所有病人都开始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这让我们很欣慰。

  在隔离病房的14天,除苦与累之外,会有很多瞬间令人感动和难忘。记得有一次午饭吃的是汉堡,打开餐盒时,每一份餐品上都有祝福语,当时就感到特别温暖,觉得自己的这份工作特别值得,再苦再累也要坚持。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雷媛 田蹊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