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路园镇峪岭村农民晾晒党参等药材(资料图)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占东
“气候变暖背景下伏期高温天气增多,马铃薯块茎膨大期易遭受高温危害,应适当推迟播种期以躲过块茎膨大期高温,渭源县常年适播期应选择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海拔越低的地区播期越迟;各地应根据气候预测调整播期,伏期气温偏高时适当推迟播期,反之亦然。”
渭源县路园镇峪岭村马铃薯大田一角(资料图)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记者从甘肃省气象局获悉,为应对以气温和降水为代表的局部区域性气候变化,推动特色农业种植主动适应和跑赢气候变化,指导定点帮扶地区特色作物种植及布局调整,甘肃省气象局组织专家开展渭源县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及精细化适生区划和风险区划,编制完成了《渭源县特色作物种植及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促进渭源特色作物种植在趋利避害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渭源县特色作物种植气候区划
据了解,甘肃省气象局是渭源县脱贫攻坚帮扶单位之一,该区划是目前甘肃省首个县域特色产业气候区划,不仅契合了今年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的主题,还在合理利用气候与水资源、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中展开了新探索。
渭源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定西市中西部,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境内海拔在1930米—3941米。渭源县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51%,雨热同季,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为马铃薯种薯和中药材特色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种植面积均达到40万亩左右,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境内马铃薯、党参、当归、黄芪等特色产业品质上乘,闻名遐迩。
记者从参与该区划编制的兰州区域气候中心了解到,该区划根据作物生物学特性及当地气候条件,如马铃薯喜阴湿冷凉、当归喜凉爽湿润及黄芪耐寒、怕热、耐旱、忌水涝等,将渭源县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作物种植情况,放在近30年气候数值变化背景下去考察和分析,从特色作物种植区域和气象灾害趋势两个层面,给出了区划调整和防灾减灾建议。
经对特色产业气候区划结果分析,区划逐一提出了特色作物新的适宜种植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如马铃薯适宜区:包括祁家庙、田家河、新寨、会川、五竹、大安等乡镇,亩产可达2000~3000公斤;党参适宜区:除南部高海拔区外,其他绝大部分地方均适宜种植,亩产可达150~220公斤;当归适宜区:渭源西部的田家河、麻家集等地,亩产可达150~220公斤;黄芪适宜区:渭源中东部大部地方,亩产可达300~400公斤。
渭源县秦祁乡中坪村黄芪大田一角(资料图)
与此同时,根据导致作物受灾的气象要素危害强度和频次、特色产业受灾的潜在规模总量、及地方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大小等,通过评估模型获取风险指数并绘制风险分布图,细化干旱、霜冻、冰雹等灾害的时间、路径及影响区域、程度,提出防范建议。如:北部山区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遮阳网保苗技术的推广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抗旱减灾。针对霜冻灾害,建议适当提前或推后播种期,培育生育期较短的品种,规避霜冻危害。
渭源县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渭源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陈鹏介绍,自2018年该区划制定出来后,我们重新调整了原有的中药材种植布局,形成了“南归北参川芪”的种植格局,种植更合理,产量增加了,群众的种植收益也增加了。同时,根据区划积极开展中药材防灾工作,效果很好。
渭源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刘志强介绍,这是甘肃省气象局根据渭源县地形气候因地制宜、量身定做的全省首个县域特色产业气候区划,对指导和促进渭源县特色农作物种植,并在趋利避害中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渭源县特色作物种植及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1月11日甘肃农特产品将经淘宝登上全国许多家庭的年夜饭桌
- 2019年12月14日【对口帮扶 情暖陇原】“旅游资源+农特产品+消费扶贫”叠加 促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 2019年11月11日“双11”当日 东乡县农特产品线上销售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