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1100万吨!甘肃省2020年粮食总产量这个“目标”是咋定的?

 2020/03/25/ 18:01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李杨

  每日甘肃网3月25日讯(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2020年省委1号文件《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食安全始终作为头等大事,坚持稳字当头,落实藏于地、藏于技战略和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全省食生产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

  这样一个“目标”是咋定的?来听听省农业农村就《2020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文件出台背景和政策进行的相关解读吧。

  【出台背景】:

  粮食自求平衡 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是一个粮食自求平衡,粮食始终是关系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多年来,历届委、政府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经过全上下的艰苦努力,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长期困扰我的粮食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步入总量基本平衡、年有余的新阶段。全粮食生产获得“十六连”,先后跨越了900万吨、1000万吨、1100万吨三个台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显著提高,人均占有粮食水平稳步增加,连续8年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政府办公厅也及时印发了《2020年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主体责任,细化年度任务目标,强化工作重点,确保全粮食生产稳定。

  【存在问题】:

  生产“平衡” 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任务艰巨

  目前,我省粮食生产仅仅实现了较低水平的自求平衡,而且还是平衡,随着人口的增长、畜牧业的发展,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资源环境约束将更加趋,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任务艰巨。加之城镇化率的提高,保持供需平衡的压力仍然较大,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目前我省粮食生产基础比较薄弱。高产稳产基本粮田少,中低产田面积占70%,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1600多万亩,仅占总耕地面积的30%,粮食生产在高基数上持续增产难度大。全省粮食人均占有量430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公斤,粮食单产300公斤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7公斤,排全国第27位。由于生产区域类型复杂,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弱,技术推广难度大。结构性矛盾突出,所产玉米、马铃薯(折粮)、啤酒大麦每年向省外调出,小麦、大米产不足需。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生产成本增加,粮食面积连年下降,稳定粮食面积难度较大。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已由2013年4288.3万亩下降到2019年的3871.7万亩,年均下降近70万亩。受自然条件限制,粮食生产规模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粮食精深加工转化滞后,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商品率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加工转化能力弱,产业化发展水平低,难以带动全省粮食生产的发展。

  【重点任务】:

  《方案》多方面安排部署 确保全省粮食安全

  针对确定的“小目标”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方案》对落实粮食生产政策、稳定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旱作农业任务落实、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绿色发展方向、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部署,确保全省粮食安全。明确了年度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将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相关市州人民政府,进一步实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对耕地保护建设、财政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扶持、粮食储备和市场调控等工作情况进行重点考核。

  同时,针对2020年底全面完成全省7.4万公顷永久基本农田撂荒问题整改,《方案》明确要求市、县人民政府要结合审计反馈结果及实际情况,在抓好开展春耕生产的同时,对照分解任务,实行专人专班,制定专门的整改方案,仔细梳理摸排撂荒原因、规模,提前谋划落实,细化政策措施,确保撂荒地复垦复耕任务全面落实。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补贴方式,对继续撂荒的耕地一概不予补贴,并按照有关规定对长期撂荒的土地妥善进行处置。重点是通过改善撂荒耕地基础条件,对因生产力下降,缺水等原因撂荒的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符合条件的能够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纳入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切实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建设田间机械耕作道路,变小块梯田为适合机械作业的大块梯田。其次,通过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积极发展马铃薯、小杂粮、优质饲草和绿肥等抗旱性较强的低耗水作物。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合作社提升带动工程,提升合作社土地流转和代耕代种能力,提高撂荒地利用水平。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