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
【进村入户看变化】
带着群众干 做给群众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 砚 徐锦涛
4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甘南州碌曲县阿拉乡吉扎村的扶贫车间,几个工人正在认真制作藏式点心。吉扎村党支部书记万玛才让在旁边认真叮嘱着:“装盒的时候一定要压实,得确保质量。”
56岁的万玛才让,不善言辞,但谈起村里的产业发展,语气却特别坚定。正是他以一心带领群众致富的决心和敢想敢闯的勇气,为吉扎村开辟出了一条条产业发展致富路。
眼前这个规模不大的扶贫车间是吉扎村集体经济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下属的加工车间。2018年3月,吉扎村在碌曲县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开办了一个以藏乡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村办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正是万玛才让的想法。
2017年底,万玛才让跟随县里组织的扶贫培训班到夏河进行学习考察,当地一家青稞炒面加工厂引起了他的兴趣。
“未加工的青稞,一斤价格1.6元左右,可经过加工后,价格翻了一番。吉扎村家家种青稞,收入却上不去,为什么不在村里建个加工车间呢?”
在村里当了18年的村支书,吉扎村乡亲们面临的穷困,万玛才让最了解。吉扎村位于阿拉乡西南部,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全村就靠一条绕山村道与外界联系,村民“靠天养畜,靠山吃饭”的思想根深蒂固,村里仍旧保持着“二牛抬杠”的传统耕作方式,耕地收入低,群众普遍安于现状,不懂也不会发展产业。
村民加拉尕东塔就是这样,家里12亩青稞地,一年收入4000多元。家里媳妇和2个女儿都没有工作,都靠他到乡里四处盖房打工养家。
“要把咱们村种的青稞卖出去、卖得好。”万玛才让下了决心,他和村“两委”马上着手建立合作社,很快,青稞面粉生产电磨厂和土特产生产加工扶贫车间在村里落地,以生产青稞炒面及酥油、糌粑、藏式点心等当地特色农产品为主。
吉扎村采取“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农牧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高于市场价收购村民的青稞,加工后进行品牌销售,部分利润按照入股比例用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剩余利润给贫困户及普通农牧户分红。2018年,合作社创收5.6万元,3.5万元用于给村里35户未脱贫户分红,每户分红1000元。2019年,合作社纯收入达到14万元,村里决定给全村144户村民分红,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600元,一般农户分红500元,人人都享受到了村里的发展红利。
不仅如此,合作社还吸纳了当地12名群众长期在车间务工,其中还包括村里未就业的4名大学生,加拉尕东塔的女儿才让卓玛就在其中。她腿脚有残疾,不便到外地,现在到车间打工,离家近,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
“我告诉女儿,一定要跟着万玛才让书记好好干,他引的路没错!”加拉尕东塔信心满满地说。之所以这么信任万玛才让,是因为他能外出打工都是万玛才让的功劳。
早在2006年,万玛才让就带着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组成一支建筑工程队,到县城以及周边地区的建筑工地打零工,确保村里人出去打工有人管,生活有人照顾,挣钱有保障。在万玛才让的努力下,每年村里都有近40人跟随他外出打工。
“我带他们出去,帮助他们协调解决问题,大家打工辛苦挣来的钱,我们都是平均分配,让每个人都能挣钱回家。”万玛才让说道,“这样家家有稳定收入,不再‘等靠要’,人人都相信勤劳可以致富。”万玛才让一心为民的作法,让他成为村里人人称赞的好书记,201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目前,万玛才让的工程队已发展到大大小小5支,在当地及甘南州其他县市从事藏式房屋装潢等项目,成员年收入可达2万元。
一把把青稞种子撒在田间,一盒盒藏式点心在车间里装箱称重,村里的工程队即将有序复工……吉扎村的乡亲们在村支书万玛才让的带领下,新的一年又正奔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碌曲4月9日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4月0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取得明显成效 “十三五”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搬迁入住
- 2020年04月01日【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西和县:挂牌督战 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图)
- 2020年03月27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保一人就业 带全家脱贫——甘肃省全力做好贫困劳动力就业返岗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