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变出一片新天地——景泰县巧借“三变”改革助推脱贫攻坚纪实

 2020/04/19/ 03:4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柳景武 王禹皓 徐昕 薛伯旭 赵瑾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变出一片新天地

——景泰县巧借“三变”改革助推脱贫攻坚纪实

  柳景武 王禹皓 徐昕 薛伯旭 赵瑾

  景泰,一个寄予景象繁荣、国泰民安美好寓意的名字。

  2020年春节前夕,省委书记林铎在景泰县调研时,对寺滩乡“旱砂撂荒地变产业基地、群众变产业工人、收入单一变多元增收”的做法给予肯定。

  2017年底,寺滩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0户2372人,贫困发生率达12.37%;2019年底,全乡贫困人口减少到68户13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

  仅仅两年时间,寺滩乡就实现了脱贫梦。

  “这要感谢脱贫攻坚的好政策,要感谢‘三变’改革!”寺滩人说。

  寺滩乡的变迁是景泰县巧借“三变”改革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变压力为动力——让改革的信心强起来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能有这样的好事?

  当初入户做土地流转工作时面对的质疑,疃庄村党支部书记侯治康至今仍记忆犹新。

  的确,有这样的质疑声不无道理,因为景泰县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气候干旱、风大沙多,不仅区域水资源严重不足,而且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让这里的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十种九不收”的痛苦,是出了名的“干旱山区、盐碱危害区、边远风沙区”。

  为打消群众顾虑,让群众有信心,2017年12月20日,景泰县抢抓机遇,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和魄力,打出了一套“三变”改革的“组合拳”。

  ——设立机构,为“三变”改革提供保障。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组建“三变”改革工作办公室,调剂7名事业编制人员专门从事“三变”改革工作,确保“三变”改革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干。

  ——厘清资产,为“三变”改革摸清家底。抽调11人组建清产核资专门工作队伍,严格按照“清查、登记、核实、公示、确认”等9步操作流程,对全县农村资源资产情况进行全面彻底的清产核资,为农村、农户参与“三变”提供坚实支撑。

  ——强化宣传,为“三变”改革积聚能量。通过建立农村“三变”改革展厅,发放入户宣传册、明白卡,召开干群座谈会,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开展多形式、全方位宣传,激发干部群众关注“三变”、学习“三变”、聚焦“三变”、实践“三变”的改革热情。

  ——党建引领,为“三变”改革夯基垒台。认真贯彻落实“党建引领奔小康”六大行动目标任务,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重要内容,将“三变”改革作为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统筹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党建力量向基层一线汇聚。

  一连串的“组合拳”打到了“三变”改革的点上,也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认可。寺滩乡党委书记张生文说:“现在积极投身‘三变’改革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景泰县已完成土地流转37.69万亩。

  变劣势为优势——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

  夏季水汪汪、冬天白茫茫,这是景泰县盐碱区的生动写照。

  亲眼目睹了30年来土地盐碱化侵害过程的村民陶知金感受最深:“过去星星点点的盐碱地如今已经连成了片,种什么都不成,眼瞅着大量的田地撂荒实在可惜。”

  现实不容回避,难题必须面对。

  “自然条件有其客观性,但人在其中不是消极被动的。盐碱不除,脱贫难成,小康更难建!”景泰县决心要让盐碱地变为“摇钱树”。

  于是,一场盐碱地治理的硬仗全面打响。

  针对全县盐碱化现状,景泰县坚持工程治碱与生态治碱相结合,探索出了“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的标本兼治治理方式。通过疏通、改造及延长排水干渠,新建灌区排水支渠来排除干渠回归水,彻底打通盐碱“堰塞湖”,降低盐碱片区地下水位,遏制盐碱蔓延速度。与此同时,利用盐碱回归水发展现代渔业,种植耐碱农作物,变“害”为“利”,变“废”为“宝”,提升经济效益。

  ——正路、寺滩等4个乡镇干旱少雨、水源不足。景泰县对症下药,实施引水上旱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发展戈壁生态农业、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使昔日靠天吃饭的旱砂地、撂荒地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红水镇、漫水滩乡等风沙片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县里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突出生态防护林、特色经济林“两条主线”,依托退耕还林还草、天保工程及防沙治沙等项目,大力实施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打造固沙林网和经济发展的生态屏障,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下来,景泰县近27万亩盐碱化耕地得到了有效治理,同时全县水产养殖企业达到了38家,水产养殖面积达1.5万亩、产值近亿元;实施的灌溉引水工程覆盖近40万亩土地,彻底解决了山区群众“靠天吃饭”难题;在风沙片区开发经济特色林2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2.6%,实现林业总产值14亿元。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