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灵台:脱贫致富的“牛”产业

 2020/04/21/ 08:00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姜慧仁

灵台:脱贫致富的“牛”产业

姚军福和他的育肥牛。

  平凉日报记者 姜慧仁 文/图

  4月14日,在灵台县上良镇北张村采访时,村里人说得最多的是一个人与一头牛和一个村的故事。那个人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姚军福,他立足村情带领村里人从“一头牛”开始,念“牛经”,发“牛财”,以肉牛养殖业为龙头,引领村里的148个贫困户加入养牛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一个村脱贫致富,促进了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了全村脱贫奔小康的进程。

  北张村是灵台县上良镇4个贫困村之一,建档立卡之初贫困发生率高达47.43%,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村里人大多日子不好过。

  2007年,姚军福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养了近30年牛的西北汉子,决定通过养牛带领村里人脱贫致富,从三五头牛到20多头,他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与发展,带领村里人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支部引领、党员行动、全民参与、产业兴村、民主管理”的脱贫攻坚发展路子。

  “到去年,我个人养牛536头,全村养牛820头,养牛已经形成了规模,效益突显。”姚军福说,通过“建办基地示范、群众自主发展、鼓励能人带动”办法,让村里有了主导产业,村民有了致富门路。

  今年67岁的张明高是上良镇李庄村新合社人,家里有19亩地,除种些主粮保障全家的口粮外,其他的田里用来种玉米,玉米棒子和秸秆喂牛。去年,他在牛场养了5头牛,今年卖了2头,收入了两万多元。“对比种地的收入,养牛还是比较划算的。”张明高说,今年行情好,他计划再买5头牛,这样收入就可以翻番了。

  “种好玉米养好牛,做强产业增效益。”上良镇党委书记仇宏德说,目前全镇依照地域、气候特点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牛产业,收到良好收益,这是目前全镇村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据介绍,灵台县在牛产业发展中,通过深入调查论证和多年的努力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南繁北育”这一模式和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按照“政府引导、龙头带动、金融支持、协会组织、规范运作”的思路,通过投牛入股、劳动力入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配股等方式,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不断壮大养牛规模。先后引进一批专业公司,建起了一批有现代管理理念、先进技术、诚信经营为本的龙头企业。通过先进理念普及实用技术推广和产业链条的延伸,实现了龙头企业与肉牛产业的有效对接,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养殖与分户散养“两条腿走路”的发展路子。

  “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秦川牛、红安格斯牛为主的冻配品种,全县肉牛良种率达到80%以上,累计建成青贮窖37.26万立方米,年均青贮饲草31万吨,玉米秸秆转化率达到85%。”采访中,县畜牧兽医中心副主任韩升阳说,2019年,全县牛饲养量达到8.04万头,出栏牛1.34万头,发展千头以上养牛专业村44个,培育10头以上养牛大户147户,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小区)74处;全县发展实体化、实效化运作的肉牛产业合作社154家,年均销售肉牛4.5万头,实现增收达9000万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