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风物志】泾川《镇海之碑》,刻在石碑上的忽必烈圣旨

 2020/05/07/ 09:30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黄建强

泾川《镇海之碑》,刻在石碑上的忽必烈圣旨

元代《镇海之碑》局部

《镇海之碑》八思巴文拓片

水泉寺遗址,现存唐代建筑风格的山门

水泉寺前面就是大云寺和王母宫山 资料图片

  在泾川县城西王母宫山脚下王母宫文管所的院子里,有一间其貌不扬的陈列室,里面存放着三通极为珍贵的碑刻,分别是北魏《南石窟寺之碑》、宋代《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和元代《镇海之碑》即忽必烈圣旨(八思巴文)碑。《镇海之碑》是存世极为罕见的八思巴文元碑珍品。泾川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远离大海,这里为什么会有一通镇“海”之碑呢?元朝皇帝的圣旨为什么会刻在石碑上呢?

  石碑上忽必烈的圣旨

  原来,这通石碑与大海无关,而与一座名叫“华严海印水泉禅寺”的古代佛寺有关。这通元代碑刻名称不一,有镇海寺碑、花严海印寺碑、八思巴蒙古文碑、水泉寺碑等不同称呼,实际上均属于一碑。

  《镇海之碑》的镇字和我们今天所说的“镇馆之宝”中的“镇”是同一个意思,即镇抚、抑制、维持安定之意。“海”即海印,为释家“华严三昧”之名。

  《镇海之碑》碑原立于泾川县城关镇水泉寺村镇海寺(亦称华严海寺)内,为元世祖忽必烈诏令保护华严海寺及水泉禅寺的圣旨。碑高1.85米,宽0.86米,厚0.23米。碑首残损,“镇海之碑”四字中,“镇”字只余下半部。碑文大部漫漶不辨,只上半部约三分之一尚显清晰。

  这通石碑上所刻圣旨,是元朝皇帝忽必烈在元上都颁发,宣予管理城镇的各族官员及过往的使臣、军旅的,圣旨是用八思巴文书写的。

  元上都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以北,是元朝的夏都,忽必烈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在此即位,称开平府,中统四年升为上都。忽必烈为什么要从上都给遥远的泾川一座寺庙专门发一道圣旨呢?

  原来,公元1277年,泾州镇海寺发生僧侣与蒙古军队的冲突,并很快蔓延成泾州地区不同教派之间,军队与民众之间的大规模冲突,民族矛盾有一触即发之势。忽必烈得到消息后,立即传旨给当地的官员,要求尽快平息动乱。

  蒙古大军对于地方的统治向来以铁血著称,此次平叛泾州动乱,忽必烈将采用什么方法呢?

  圣旨从元朝的国都发出,一路马不停蹄被送往泾州。泾州在今天甘肃省泾川县,离当时元朝的国都有上千里的路程,然而,忽必烈一点也不担心圣旨的内容被泄密,因为圣旨是用八思巴文撰写的。

  因此,圣旨一到泾州,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如果忽必烈派蒙古大军前来镇压,那么,繁荣一时的泾州古城将毁于一旦。然而,后来立于泾州镇海寺前的一块石碑道出了忽必烈对镇海寺僧侣与蒙古军队冲突这件事的态度。

  石碑上刻有忽必烈的圣旨,大意为:

  ……向在泾州华严海寺、水泉禅寺的和尚们授以圣旨,他们的寺院、房舍,使臣们不要住宿,不要抓捕他们的马,不要抢夺他们的水、土、碾磨等物。寺院的和尚们也不要依仗有圣旨而不怕官吏,做出越轨的事情……俺的圣旨,牛儿年夏末月初写于上都。

  显然,忽必烈采取了镇抚的手段,对蒙古军队和僧侣各打五十大板:军队不要骚扰寺庙,僧侣也不要依仗圣旨行事越轨!

  这就是这通石碑的来历。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