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俊宗了解蒲陈村“蒲礼”珍品系列产品
每日甘肃网礼县6月6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占东)今年全国两会上,“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不仅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还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6月5日,为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西北师范大学为帮扶村——礼县雷坝镇蒲陈村带来了47万元消费扶贫大单,重点支持当地菜籽油、土蜂蜜原生态土特产销售。

签订消费扶贫协议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俊宗,礼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瑞出席消费扶贫签订仪式。西北师范大学帮扶办主任李景禄、蒲陈村党支部书记蒲旭东代表双方签订消费扶贫协议。
张俊宗在签约仪式上说,要通过宣传让我们的老师们知道,消费扶贫不仅仅是一个消费,这是我们在中华民族消灭绝对贫困、圆梦小康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征程中所作的一份贡献。同时,放在五千年来的历史长河中看,中国农民为解决物资短缺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为消费扶贫出一份力,也是我们对农民的一次反哺。我们一定要把好事做到底。

张俊宗了解蒲陈村花椒分拣情况
开展消费扶贫行动,一直是西北师范大学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之一。去年10月,西北师大针对礼县花椒、菜籽油已经推出47万元的消费扶贫行动。去年11月,西北师大还专门开辟出“礼县好物西北师大帮扶礼县消费扶贫窗口”,土蜂蜜、苹果、花椒、核桃、石榴、菜籽油等原生态土特产进入西北师范大学校园。
蒲陈村背靠大香山、下临西汉水,处在降水背风坡干旱河谷气候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蒲陈村盛产花椒、菜籽油、土蜂蜜等绿色生态食品。但是由于缺少产品开发、品牌等因素,花椒、蜂蜜等一直是作为原料以低廉的价格销售。在帮扶单位西北师大开展消费扶贫以后,这些藏在大山深处的优质农特产品不仅走进了都市、校园,还卖出了好价钱,带动了农民增收。
西北师大后勤集团副总经理、蒲陈村驻村帮扶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李喜平介绍,消费扶贫中,蒲陈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订单资金,对农户土特产进行保护价收购,既鼓励了农户种植养殖特色产品的积极性,又解决了农产品走出深山的难题,实现土特产利润增收10%以上。同时,又为村合作社进入市场,增强运营能力提供了机遇,为合作社发展壮大、带领全村更多产业和更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蒲陈村的优质菜籽油
这背后,是西北师大在帮扶村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久久为功的结果。
李喜平介绍,2017年8月,他到蒲陈村展开帮扶之初,就谋划如何通过产业这个管根本、管长远的发展之路推进全村脱贫攻坚。经过对全村考察、调研,最终确定了花椒、菜籽油、土蜂蜜三大产业。为了做好这三大产业,西北师大邀请甘肃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专家走入田间地头,为提升农民种植养殖技术,手把手传经送宝。几年下来,不仅提高了农民种植技术,还提高产品产量,从源头赋能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
去年5月,西北师大进一步加强蒲陈村扶贫力量,派出西北师大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海波和西北师大科学研究院科研转化科科长牛定炜作为新一批驻村帮扶干部来到蒲陈村,与李喜平一起精锐出战。

蒲陈村特色农产品
在了解到蒲陈村所发展的产业后,在本科阶段读设计专业的王海波提出,发挥自己专业优势,为蒲陈村农特产品设计出“蒲礼”珍品系列、“蒲实”绿色系列特色农产品包装创意,并立即付诸实施,瞬间让村里的“山货”华丽转身为“高大上”的伴手礼。而此时,牛定炜也发挥科研转化方面的优势,将蒲陈村农特产品拿到省级食品检验机构进行质检,取得质检报告。此组合拳一出,打开了蒲陈村农特产品的新天地,农特产品从此飞出深山,走向城市前沿。

蒲陈村产业扶贫车间成为一道风景
2020年5月底,为克服疫情影响,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西北师大又为蒲陈村捐资15万元,购置了一台菜籽油榨油机,帮助菜籽油生产。前不久,当榨油机运到蒲陈村产业扶贫车间后,正在田野里收割高秆高产油菜的村民乐开了花,纷纷表示:“今年的油菜又要卖个好价钱了!”而此次47万元消费扶贫大单,让蒲陈村村民油菜丰收上了双保险。
李喜平说:“下一步,我们将与省教育厅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对接,争取将蒲陈村的优质农特产品送进高校食堂。”
相关新闻
- 2020年03月03日【抓好防控 复工复产】西北师大在线开设千余门课程
- 2019年12月03日鼓了老乡口袋 香了高校餐桌 西北师大消费扶贫助礼县农产品“飞”出大山
- 2019年11月16日西北师大3名教师获得音乐教育8个奖项
- 2019年11月11日西北师大秋季双选会27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1.2万个岗位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