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打造天水林果业新名片——记“秦州大樱桃第一人”石武奎

 2020/06/15/ 09:43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哈丽娜

打造天水林果业新名片

——记“秦州大樱桃第一人”石武奎

  “秦州大樱桃”现在是天水林果业的一张名片,也是秦州区乃至天水市的一个富民产业。追根溯源,回顾大樱桃产业发展情况,不得不提第一位种植者——天水市秦州区太京镇马家窑村果农石武奎。现年74岁的石武奎在当地被称为“秦州大樱桃第一人”。“和樱桃打了将近40年交道,现在看来,当初的选择和坚持没有被辜负。”石武奎欣慰地说。

  试种2亩大樱桃守得花开见果实

  前几天,记者在天水市秦州区太京镇郑磨村马家窑自然村的樱桃园里见到了石武奎老人,了解到他和秦州大樱桃的一世情缘。

  1982年,还是教师的石武奎迎来一次机遇,当地科技局工作人员找到他,想将他家2亩地作为试验田种植樱桃。思想开放、敢于探索的石武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石武奎说:“我当时36岁,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了解当时包产到户、自主经营的政策,就大胆在自己的承包田里试种了两亩,栽植104株。”转眼过了5年,樱桃树一天天长大,可是只长枝叶不结果。这时,石武奎的儿子石二平等不及了,一气之下砍了60株。眼看着从幼苗长成的大树被齐刷刷砍倒,石武奎非常痛心。

  在石武奎的制止下,院子附近的44株大樱桃树保留了下来。1987年春天,剩余的44株樱桃树终于开花了。夏天,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树梢,就像一个个小灯笼。左邻右舍们好奇地品尝了这种美味鲜果,一个劲地叫好。那时候,石武奎将樱桃挑到集市上去卖,虽然很多人品尝后赞不绝口,但就是不敢购买。当地打不开销路,石武奎便将大樱桃运到兰州推销。几经周折,终于得到了认可。当年一斤一元的价格,石武奎收入1000元。石武奎说:“1000元在当时算是很不错的收入了,相当于一亩地几年的收入。从那以后,我对种植发展大樱桃有了信心。”

  致富不忘众乡亲樱桃园里传经验

  1987年,石武奎告别23年的民办教师生涯,专心投入到樱桃园的生产管理当中。大樱桃的产量逐年增加,在兰州和天水逐渐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兰州的一个水果经销商敏锐地发现商机,以每斤10元的价格收购,再以20元的价格销售。双方都收入颇丰。

  石武奎试种大樱桃获得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本村及周边村庄的村民纷纷前来参观学习。秦州区科委和林果部门也加快了推广的力度,在马家窑自然村又引种发展了200亩。石武奎说:“我把18亩承包地全部栽上了大樱桃,马家窑及周边的村民受我的影响,开始大面积栽种大樱桃,我就把自己学来的技术和经验,无偿给大家分享。”

  此后,石武奎在不断摸索中取得的种植经验成了大家的“至宝”,很多乡亲主动邀请石武奎去指导技术。后来,其他县区的种植户,也慕名而来邀请石武奎去传经送宝。石武奎老人说:“看到乡亲们通过种植大樱桃致富,是我最大的欣慰。”虽然年过古稀,但石武奎一直无法割舍对大樱桃的感情。每年春夏季节都要到村里的樱桃园去看看,继续发挥余热,指导管理技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哈丽娜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