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崇信县:致富路上“牛”劲儿足
赵富生 本报记者 吴晓燕 鲁明
这几天,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新窑镇宰相村南坡社村民张爱换格外忙碌,刚刚犁完地便匆忙赶回家,精心“侍候”棚舍里14头牛。“今年牛价好!一头牛比去年能多卖4000多元呢。”张爱换说。
张爱换是宰相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张爱换加入了宰相村恒富养牛专业合作社,用精准扶贫贷款购买了6头基础母牛。“经过一年喂养,牛存栏数量翻了一番。现在养牛政策好,一头基础母牛政府补助2000元,还享受合作社利润分红。”张爱换说,基础母牛补助1.6万元,合作社配股分红资金600元,出栏3头牛犊收入1.8万元,加上公益岗和平时的务工收入,他家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000元,2018年底顺利摘掉了穷帽。“现在收入这么好,首先得感谢合作社。”张爱换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在崇信县,有更多群众像张爱换一样,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实现了养牛致富梦。崇信县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为了做大做强“崇信红牛”品牌,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有效抵御市场风险,2017年,崇信县成立了红牛产业开发服务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加入、合作社组织、吸引大户、带动贫困户的形式和企投户繁、户养企销的机制,带动群众大力发展红牛养殖。
“公司探索的‘合作入股、托管代养、投牛还牛’的产业扶贫模式很接地气,有效调动了群众养牛积极性。”崇信县红牛公司副经理文金虎介绍,2019年公司向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累计分红达226.98万元,带动全县70个红牛养殖专业合作社41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户均增收达5300元。
服务对接,销路不愁。“当前,在崇信,‘念牛经’‘发牛财’的群众越来越多,牛产业成为全县实施产业扶贫的首位产业。”崇信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崇信县以农户分散饲养为基础,大力推广“养殖小区+窑洞养牛+户内棚舍+半饲半牧”四种模式,目前建成两个窑洞养牛示范带,扶持发展牛产业龙头企业6户,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163个,带动发展养牛大户1900多户、贫困户1700多户养牛,全县牛饲养量达到9.5万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4月26日【新华社】甘南“90后新农人”的返乡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