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培树示范支部 打造坚强堡垒 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见闻

 2020/07/05/ 04:1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洪文泉

培树示范支部 打造坚强堡垒

——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

  夏日里,走进白龙江林业管理局迭部生态局腊子口林场,树木葱郁,涧清谷幽。在海拔3100米的铁尺梁瞭望哨上,空旷而寂寥。

  58岁的林草干部随金良停下脚步,喝几口水,擦擦头上的汗,继续巡逻。随金良的岗位被称为“党员先锋岗”,他在这默默坚守已有6年。

  像随金良一样的党员,白龙江林区还有很多。

  近年来,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政治功能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厚植新时代林区党建工作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使林区各级党组织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筑牢我省南部绿色屏障。

  今年受疫情影响,本该春节后就去外地务工的文县范坝枣树村村民们心里火急火燎,待在家里就意味着家里的收入只出不进。

  这一切,被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洮河生态局派驻枣树村的第一书记吴晓斌看在眼里,他和干部们商量,一定要想方设法为村民们联系复工复产。通过了解,浙江省部分企业陆续复工复产,而且劳动力紧缺,吴晓斌立刻和相关企业对接,组织85位村民到浙江诸暨市店口镇务工。

  群众安全到岗,用工企业的人员紧缺也得到解决,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还特地向局党委发来了感谢信。

  “无论在什么岗位,为人民服务都是共产党员的本分。”面对群众的感谢,吴晓斌说。

  在疫情期间,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成立5支党员突击队、组建14个党员先锋岗,共1073名党员参与了联防联控工作,2379名党员和青年团员主动捐款,支持抗击疫情。

  他们中有的人放弃除夕夜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连夜赶到执勤点值班;有的人开着自己的车,来回奔波帮村民采购生活物资……

  共克时艰的勇气坚守,冲锋在前的党员本色,离不开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培树示范支部、打造坚强堡垒的扎实举措。各单位党委督促基层党支部“补短板”“强弱项”,全林区共培树党支部建设示范点31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坚持党建和业务“两手抓”,全面保护辖区1200多万亩天然林资源,持续推进森林资源监管和护林防火工作。

  昔日的会宁北部干旱山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差。如今,这里连片的荒坡披上绿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是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兰州生态建设局祖厉河林场近年来的“战绩”。

  兰州生态建设局祖厉河林场激励和引领广大党员弘扬长征精神,发挥林业人的技术特长,科技攻关,适地适树,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造林地在哪里,党旗就插在哪里,党员就奋战在哪里。近年来,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保存率达到80%以上,森林抚育9万亩,今年人工整理造林地20余万亩。

  白龙江林区,森林主要分布在甘南藏区。白龙江阿夏自然保护局达拉保护站党支部与俄界会议旧址高吉村党支部建立党日联过、环境联治、帮扶联带、资源联护、火灾联防“五联”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巡山查林、禁种毒品、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等工作,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大幅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

  白龙江林区各级党组织在全力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自觉服务地方少数民族群众,助力他们脱贫致富。每年组织5600多名农牧民群众参与林区森林抚育、营造林、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等工程项目建设中,群众年平均增收8000元以上。落实生态扶贫政策,吸纳1500多名群众为生态护林员从事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灭火、环境整治和禁种铲毒工作。

  近两年,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林区和村镇道路新建、硬化、桥涵维修养护、清理塌方等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专业消防队和林场应急突击队参与地方群众民房灭火,党员带领职工群众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环境整治清理垃圾等工作,美化村容村貌。

  为加快林区贫困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白龙江林业管理局紧扣“一户一策”,有效实施产业帮扶和消费帮扶。近年来,累计筹措帮扶资金173万元,组织消费扶贫36万元,在助学、大病救助、技能培训等方面投入18万元。如今,白龙江林业管理局的5个帮扶村全部实现整村脱贫。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