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体育文化中的陇上非遗——锅庄舞

 2020/08/08/ 07:58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李满福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满福)为传承、保护甘肃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挖掘各地传统体育的节令活动,丰富体育赛事活动的文化内涵,甘肃省体育局日前在其官方微信平台推出“体育文化中的陇上非遗”系列栏目。

  本期推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甘南锅庄舞。

蓝天白云下,舞者至上。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锅庄舞在全国各大藏区广为流传,在甘肃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

  锅庄舞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发展而丰富完善的。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5世纪,蕃域高原处于藏族历史上的“小邦时期”,小邦时期是锅庄舞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社会环境的特殊性,锅庄舞处在历史发展的初级阶段,并初具规模。锅庄舞在藏区真正的流传得益于藏传佛教的发展。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立和存在,以及形成的寺院文化,为锅庄舞提供了展示的平台,给了锅庄舞新的生存空间。

  锅庄舞分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锅庄舞”、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锅庄舞”和用于亲朋聚会的“小锅庄舞”等,规模和功能各有不同。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先慢后快,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

千人锅庄舞盛况。

  锅庄舞有古旧锅庄舞和新锅庄舞之分,古旧锅庄舞带有祭祀性质,宗教界和老人大都比较喜欢此调,歌词内容和舞步形式等都比较古老,如《莲花生大师的诞生》《建立桑耶寺》《金碧辉煌的寺院》等,跳这种舞时,只能唱专用歌词,不能改动,舞蹈一般都具有缓慢、稳健、古朴、庄重的特点。新锅庄舞的歌词内容、舞姿都比较灵活,多反映生产劳动,和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经商贸易活动,如《北方大草原》《白瓷碗里聚三色》《在金坝子的上方》等。

  甘南锅庄舞动作大多来源于高山牧区,舞蹈动作往往以雄健、奔放、敏捷、豪壮的气势节奏而著称,有牧民挤奶的动作,有夯土垒墙的动作,有放牧瞭望的动作,有打猎奔跑的动作,也有宗教祭祀的动作等。甘南锅庄舞的特点在于队形多变,踏、踩组合,舞步稳沉柔韧,舞者自身动作丰富,其中男子伸展双臂,如雄鹰盘旋奋飞,动作豪放刚劲,女子点步转圈,如凤凰摇翅飞舞,动作则端庄优雅,由此形成强烈对比和独特的视觉观感。每逢节日、庆典、婚嫁喜庆之际,男女在广场或庭院各站一边,拉手成圈,分班唱和。舞蹈者做“甩手颤踏步”,沿圈走动。当歌词唱完一个段落,众人齐声呼叫——“哑”,随之加快速度,甩开双臂侧身拧腰大搓步跳起,挥动双袖载歌载舞,奔跑跳跃变化动作,其中尤以男性动作幅度较大,伸展双臂有如雄鹰盘旋飞翔,女性动作幅度较小,点步转圈有如凤凰摇翅飞舞,具有体育运动的健美、明快、活泼等特点。

锅庄舞大赛,已经成为社会体育中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锅庄舞开始走向更加多元的舞台。由于锅庄舞舞姿优美,生动活泼而且简单易学,容易上手,比较适合大众学习。逐渐成为了广场健身舞的主要舞蹈形式。如今,陇原各地随处可见的广场舞,锅庄舞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2006年9月,甘南锅庄舞被列入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9年开始,甘肃省体育局连续举办了11届全省锅庄舞大赛。2014年,甘肃省碌曲县被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中国锅庄之乡”和“中国舞协锅庄舞传习与研究基地”。2015年,碌曲县承办了第四届中国藏族锅庄舞大赛。(文中资料由甘肃省体育局提供)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