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领取“脱贫羊”。
产业扶贫化民忧
进入2020年,古浪县继续积极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突出良种培育、规模扩张、品质提升、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六项重点”,推动农业产业由增产增收向提质增效转变。
产业的发展,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成为现实。
“过去在山里,庄稼地薄得很,种的洋芋都长不大,根本没有出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杜鹏从黑松驿镇萱麻河村搬迁至黄花滩生态移民区西靖镇阳光新村。新家园、新环境,看着移民区一望无际的日光温室产业区,受了半辈子穷的杜鹏内心却很纠结:“谁都知道,日光温室收益比大田种植高,但我们刚搬下来,一穷二白,没钱没技术,搞产业没底气。”
“底气政府给。”面对这种担忧,西靖镇镇长宋全军给群众打气的时候,也很有底气。支撑宋全军底气的,是县委县政府为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出台的各项服务举措。其中,最给力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仅在去年,古浪县就发放特色产业发展贷款3.43亿元、扶贫小额信贷1.13亿元,投入脱贫攻坚财政资金13.69亿元。
搬下来的第一年,杜鹏投资4万元,政府补贴8万元,承包了2座日光温室。“这4万元都是贴息贷款,政府不仅给我们新房子住,还给了‘金饭碗’,经营日光温室,我一年能挣四五万元。”
2018年,杜鹏脱了贫,钱包鼓起来,致富的心思也活络起来。
“2019年9月份,我买了41头育肥牛,前不久刚刚卖了20多万元。”杜鹏兴奋地说,以前在山里,一年到头口袋里只有几百元,没想到搬到移民区,靠着发展产业,几年时间就挣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钱。
村有致富产业,户有增收项目,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群众心里有了踏实的“底”。
事实上,古浪县发展产业亮点频出。古浪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古浪县立足山川沙不同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在南部沿山区,以黄羊川等4个乡镇留居群众为重点,利用天蓝地净、气候寒凉、土壤无污染的优势,重点发展沿山特色产业带;中部沿川区,以泗水等5个井河灌区乡镇为重点,利用土地肥沃、水分条件好的优势,打造沿川特色产业带;北部沿沙区,以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和黄灌区10个乡镇为重点,利用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优势,着力发展沿沙特色产业带。
一个个脱贫产业,特色鲜明,充满生机。
在牛产业方面,持续支持顶乐牧业公司扩大养殖规模,新建祁连山黄金奶源带6万头生态奶牛产业园、大靖镇万头母牛繁育基地,在黑松驿等乡镇布局建设千头牛场7个,累计建成规模化牛场36个,牛存栏6.95万头。
在羊产业方面,新建万只羊场15个、规模化养殖小区44个8542座,规模化羊场累计达到572个,羊存栏202.69万只,今年上半年出栏80万只,羊产业列入全省“甘味”肉羊产业集群建设支持范围。
在鸡(鸽)产业方面,德青源金鸡项目青年鸡区、蛋鸡区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存栏青年鸡30万只、蛋鸡60万只,日产蛋58万枚。新建西靖镇10万只海兰蛋鸡养殖基地、横梁乡3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引进长寿鸡1万只,规模养鸡场达到25个,鸡存栏226.59万只。依托“苍松山鸽”品牌,在十八里堡、古丰、西靖等乡镇新扩建肉鸽繁育基地7个,种鸽存栏9.1万羽,年底将达到15万羽以上。
在蔬菜产业方面,种植露地蔬菜12万亩,年果蔬产量达到48万吨;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1000座,计划种植火龙果、彩椒、蝴蝶兰等高端果蔬和花卉,8月底建成后,全县日光温室累计达到1.5万座,设施果蔬年产量12万吨以上。
在特色林果业方面,在移民区新发展以沙漠桃、山楂、新疆大沙枣为主的特色林果1300亩,枸杞等特色林果面积累计达到5.94万亩。在食用菌方面,完成食用菌投袋520万袋、畦栽3.2万平方米,年底将达到1500万袋。
……
产业发展,六畜兴旺,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黄花滩一号调蓄水池的建成投运让移民区群众用水不再愁。(本文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甘曜毓摄)
政策兜底保民生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生态移民区未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脱贫不稳定人口”仍需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任务艰巨。为此,古浪县聚焦靶向,落实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等精准帮扶措施,千方百计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
古浪县紧紧围绕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目标,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为贫困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
在古浪县绿洲小城镇,除了整齐划一的楼房,坐落在中心的古浪县人民医院医联体绿洲医院格外显眼。这座现代化医院,无论是就医环境,还是医疗设施,都丝毫不逊色于县里的医院。住在黄花滩的郭福老人骑着电动车,用不了5分钟,就能到这里,通过中医针灸治疗困扰自己10多年的骨关节炎。古浪县卫健局负责人介绍,这座医院整合了附近3个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资源,拥有8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能够开展内、外、妇、儿科常规诊疗项目和疑难病例诊治,为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及周边乡镇15万多群众的就医提供坚强保障。
不仅绿洲医院方便了群众就医,各移民新村的卫生室服务也不逊色。在圆梦新村卫生室内,64岁的张怀有正等着医师量血压、测血糖。2015年搬入新居的张怀有说:“大夫们服务很周到,还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哩。”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标准足球场、人工草坪、风雨操场、礼堂、国学馆……绿洲医院一街之隔就是绿洲中学,可以容纳学生2000人。
走出大山看见更广阔的天地,成为孩子们的原动力。搬出大山安置在黄羊川镇马圈滩村的村民王芝云说:“我的两个女儿顺利读了大学,小儿子明年参加高考。感谢党的好政策,不但减免了孩子的学费和住宿费,还提供了助学贷款。”王家三姐弟都实现了上学梦,拥有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的未来有了更多可能性。
对于贫困群众而言,“不愁吃、不愁穿”需要以稳定的收入为基础,就业是实现快速脱贫、稳定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
今年,绿洲小城镇建起了绿洲人力资源市场,精准定位绿洲小城镇每个劳动力的职业现状,逐户摸查建立绿洲人力资源库,明晰每个劳动力的职业需求,做好劳务输出和技能培训。
来自古丰镇王府沟村的移民张文良最近在技能培训学校学起了厨艺。“学技术,不用自己掏学费,政府全包了。现在,我想攒点钱开个饭馆,靠手艺致富。”张文良对未来满怀憧憬。
对于部分因家庭因素无法发展产业、外出务工的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是最好的选择。去年,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新建扶贫车间42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30人;安排公益性岗位764人,人均年增加收入7200元;安排护林员496人,人均年增加收入8000元,真正实现了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并进。
……
漫步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楼房、砖瓦院落星罗棋布,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孩子就近上学,看病也在社区。各居民点文化广场上,大爷大妈跳起了广场舞,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平整通达,穿行的车队将农副产品销往各地。
“易地扶贫搬迁不只是简单地搬家,而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横梁乡党委书记卢继发表示,如今的黄花滩,移民正在拧成一股绳,铆足劲奔小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