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当好长城“守护人”

 2020/08/17/ 06:0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张文博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

当好长城“守护人”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习近平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张斌,嘉峪关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出生在嘉峪关长城脚下的新城村。2000年,从体校毕业后,张斌成为嘉峪关关城文物景区的一名安保人员,当上了“守关人”。张斌也时常被安排参加文物保护的培训、学习,自己常在闲暇时翻阅相关历史及文物书籍,耳濡目染下,他喜欢上了与文物朝夕相处的日子。

  “越往里‘钻’,发现越有意思。”张斌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文物面对面打交道。参与文物修复项目,走戈壁、穿沙漠、进山区,再加上勤奋学习,与长城作伴整整20个年头,曾经搞体育的“门外汉”,成了一名真正的文保专业人士。

  双井子堡建于明代,坐北向南,平面呈矩形,堡墙由黄土夯筑,周长820米,作为历史上嘉峪关的军事防御前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张斌带领田野长城保护队员们沿着堡墙一寸一寸详细查看、测量、拍照、记录,当发现墙体出现新的病害点或者原有病害点侵蚀情况加重时,张斌黝黑的面庞上就皱起眉痕。他蹲下身仔细查看、测量、分析原因,同队员商量修复对策。翻开田野文物巡查记录本,每页都图文并茂地详细记录着堡墙每一处病害尺寸、成因、修复过程等信息。眼瞅快到中午,双井子堡巡查任务才刚过半。

  张斌说,嘉峪关市境内长城墙体有43.6公里,壕堑12.94公里,关堡8座,烽火台和敌台共49座,必须每个月巡查一遍,并及时采取保护及修复措施。

  在其他队员逐点测量的同时,队员王生科已通过无人机率先完成了对双井子堡全貌及周边赋存环境的全面观测和图样采集。他说,无人机的加入,给田野长城巡查帮了大忙。

  “以前巡查黑山顶上的长城墩台非常困难,攀登上去就要用两三个小时。”王生科说,通过无人机,可以对文物遗存进行全面的观测和图像采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高科技手段在长城保护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提起科技保护,离不开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这是一个由6名“80后”“90后”年轻人组成的文保团队。团队成员从事土木工程、应用化学、历史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不同专业,虽各有所长,但有一个共同点:热爱长城保护事业。

  “文物很多细微的变化和损害,肉眼很难观察到,然而通过科学仪器则一目了然。”在关城见到张翔时,他正通过全站仪对文昌阁柱体是否发生弯曲闪变,进行科学监测。他说,监测中心目前已全面运用风速仪、悬挂式测斜仪、裂缝监测仪、全站仪、墙体水分仪等设备对长城本体及赋存环境进行日常监测,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各种风险因素对长城本体及赋存环境的危害,既节省了人力,也提高了效率。

  “依托科技助力,去年以来,我们的长城文物保护工作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实现了四个方面的转变。”张斌说,长城文物保护实现了从长城本体保护向本体和载体(赋存环境)共同保护转变,从看守保护向科技保护、研究保护转变,从探索性修缮向依托科技数据精准保养维护转变,从抢救性保护转向预防性保护转变。

  “对于长城保护,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要怀有敬畏之心。”张斌说,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力做好长城传承与保护工作,当好长城“守护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