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菜农”重新学种菜 大棚里喜秀新成果
新华社兰州9月14日电(记者王朋)种了二十多年菜的高秀花,正在跟着当地农技专家重新学种菜。她学习的不是种“稀罕”品种,而是“不用化肥也能增产”的种植技术。
在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的茄子大棚里,53岁的高秀花正忙着摘除生长过密的枝叶,保持茄子生长所需的光照。但记者也惊讶地发现,虽然大棚中茄子枝叶旺盛、长势喜人,但茄行间的土壤却干裂严重。
“秘密就埋在这些干裂的土壤下面。”高秀花笑着说,茄行间埋着经过菌种发酵的秸秆,不仅可以保持土壤水分,还能转化蔬菜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等,不用施化肥、农药,也能实现蔬菜增产。
高秀花在茄子棚里劳作。新华社记者 王朋 摄
高秀花说,这是她正在学习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2018年末,村里来了农技专家推广该技术,听说不用化肥和农药也能增产,她半信半疑。4个月后,看到村民种出的蔬菜产量高、价格好,她就动心了。
重新学种菜,最难的是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以前只会种、不会管。”高秀花说,为了提高蔬菜产量,就多施化肥;担心病虫害,便多喷农药。结果蔬菜增了产,效益却没增,土地还板结了。
改变种植技术后,从平整土地到蔬菜收获,都有非常严格的工序。“比如填埋发酵的秸秆,需要开挖25厘米深的垄沟,深了或浅了都会影响土壤保水、秸秆转化。”高秀花说,对种植大棚内的温度、湿度要求也更严格。温度高了,蔬菜易生虫害;温度低了,蔬菜还会“感冒”,影响生长。
有几次因为温度没控制好,茄子大棚里有了蚜虫。高秀花匆忙向驻村农技专家寻求帮助,又学到了很多“窍门”:辣椒水可以治蚜虫;西红柿叶子捣成浆、加清水可以治红蜘蛛……
高秀花家的茄子大棚。新华社记者 王朋 摄
经过不断学习,高秀花成功了。她去年种的2座大棚西红柿和茄子,不仅节省了数千元农药、化肥成本,平均产量还提升了20%,最重要的是种出的蔬菜品质优良。
高秀花摘了一个西红柿递给记者,多汁的果肉瞬间充满口腔,沙糯、香甜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
优质的“秸秆蔬菜”还引来了投资商。中国好食材股份有限公司看中“秸秆蔬菜”的市场潜力,与菜农签了订单,每斤蔬菜的收购价比其他蔬菜市场零售价还要高。公司负责人徐嫣介绍,围绕绿色、有机、健康的特色农副产品,企业在今年与广州企业签订了10亿元的合作项目,助力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
有销路和技术双保障,“秸秆蔬菜”种植规模扩大了。今年李家庄村有73座温室大棚采用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高秀花的大棚也由2座增至5座。她明白,绿色、健康更符合大众的消费需求。(完)
相关新闻
- 2020年09月14日【新华社】脱贫的颜色
- 2020年09月11日【新华社】兰州举办“世界急救日”宣传活动
- 2020年09月11日【新华社】东乡族女孩妥秀英,考上大学报到了!
- 2020年09月11日【新华社】我国西北旅游复苏 凸显旺盛内需潜力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