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保护黄河水生态 做足黄河水文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述之甘南篇

 2020/09/23/ 17:22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徐锦涛

保护黄河水生态 做足黄河水文章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述之甘南篇

“提升黄河水源涵养能力,展现天蓝地绿壮美画卷”的宣传牌矗立在玛曲草原上。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

  八月的玛曲草原,依然绿草如茵、生机勃勃,一年一度的赛马大会如期而至。每当一场比赛结束后,玛曲县欧拉乡55岁的牧民卓玛加布都会带着全家老小,清捡看台上的垃圾。

  “这片草原和我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条大河更是哺育我的母亲河。呵护她们的干净与清澈,是我的责任。”义务担任草原“环保卫士”、执着守护黄河两岸生态环境,卓玛加布已经坚持了17年。他的故事,也正是多年来甘南藏族自治州各族干部群众,用心用情守护青山绿水的一个缩影。

卓玛加布(前左一)每年春节都会用自己的积蓄购买一些慰问品,给当地的环卫工人送温暖。玛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黄河宁,天下平。一年来,甘南州强化上游意识、勇担上游责任,加强黄河水源涵养,保护黄河水生态,做足黄河水文章,奋力走出一条甘南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青山绿水

  甘南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每年为黄河补给的水量占到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58.7%,承担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责任。

玛曲县阿万仓湿地。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摄

  黄河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发源,越过苍莽荒原一路东下,进入甘南州玛曲草原,形成了433公里的“天下黄河第一弯”。

  金秋时节,站在玛曲县首曲黄河大桥上远望长河之水,气势磅礴,风景壮美。

  “以前黄河两岸,草原沙化、河水冲刷塌岸以及水少沙多等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从2015年开始,我们实施了黄河甘肃玛曲段防洪工程项目,去年5月底工程建成完工,黄河两岸的草场坍塌得到有效遏制,黄河干流的防洪能力也有较大增强。”玛曲县水务局水保站副站长尼玛加告诉记者,玛曲县水务部门将按照“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有力有序地推进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玛曲县河长制标识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摄

玛曲县黄河水系连通工程的工作人员正在河道内检查生态河堤。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摄

  为不断健全完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切实提高水质监测预警能力,2018年8月,黄河国控玛曲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运营。检测员宋贤德告诉记者,该监测站设置了水温、溶解氧PH、总氮等9项检测指标,可及时掌握水质状况,把握水质变化规律,为区域水质检测和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近年来,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9年监测的黄河含沙量,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每立方米含沙2.6公斤下降到现在的每立方米含沙0.8公斤,足足减少了1.8公斤。”宋贤德说。

宋贤德向记者介绍相关监测数据情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摄

  作为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甘南州如何担当好上游责任?如何有效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去年年底,甘南州在玛曲县召开专门会议,邀请省内外专家现场调研、研讨交流。甘南州提出,坚守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两条主线,持续推进全域无垃圾环境革命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擦亮生态底色,优化生态保护、农牧业生产和城镇发展三大空间布局,全面推进境内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四大流域系统治理,加强重点流域水体保护,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守护好青山绿水,切实筑牢黄河长江上游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就是抓住了黄河流域治理保护的“牛鼻子”,甘南州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经济发展、黄河文化建设五大重点任务,全面推动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勾勒绿色蓝图 培育特色产业

  位于黄河上游的甘南州,黄河首曲湿地、尕海湖湿地等构成的生态系统对涵养、补给和调节黄河水资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生态位置特殊,甘南全州整体属于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

玛曲县“黄河第一弯”的标识竖立在首曲黄河大桥旁。玛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因此,甘南州结合州情实际,提出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绿色崛起为主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开创性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环境革命”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建设生态甘南,厚植生态优势,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步伐。

  金秋时节,羚城合作市迎来了丰收季。在那吾镇麻岗村的种植基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里的群众正在收割大黄。去年大黄丰收后,这家合作社今年扩大了种植面积,共种了140亩。好收成预示着好收入,麻岗村充分利用海拔3000米、光照充足、土壤湿润等高寒气候优势种植大黄,找到了增收的“金钥匙”。

  天刚亮,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仁多玛五队犏牛繁育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周加才让开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他带头创办的合作社主要制作销售酥油、曲拉、糌粑、酸奶、牛肉干等产品。随着业务量不断增多,合作社在合作市区开办了两家售卖酥油、酸奶等特色产品的零售店。

  “甘南州全力推动经济绿色发展,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循环农牧业、文化旅游、中藏医药、通道物流、节能环保和数据信息6大生态产业,着力打造甘南特色产业品牌。同时,做强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建设西北地区高原绿色有机农牧产品加工基地,创建一批具有甘南特色的农畜产品名优品牌,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和服务体系,构筑绿色发展体系,加快生态产业发展。”甘南州工信局局长白留祎表示。

玛曲县“黄河第一弯”风景迷人。玛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的甘南黄河沿岸,绿色发展意识深入人心,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草原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弘扬黄河文化 凝聚奋进力量

  川流不息的黄河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多彩的中华文明。

  甘南州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以来,甘南州进一步实施黄河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以及展示利用,加强黄河流域非遗传承人培养和文创产品项目研发。

  华尔贡是玛曲县一名医生,也是藏族民歌弹唱的非遗传承人。在长期深入牧民帐圈行医的过程中,他搜集整理民族艺术,不断地完善,使古老的民族弹唱艺术迸发新的活力。“在我编写的歌曲集里,大约有200多首歌,很多是歌颂黄河的内容。我们做非遗传承,就是要把优秀的东西延续下去,一代一代往下传。”华尔贡说。

玛曲县水质自动监测站附近风景秀丽。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摄

玛曲县阿万仓镇沃特村打造的旅游标杆村帐篷营地。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摄

  高原的暖阳,给海拔3700米的玛曲县阿万仓镇增添了生机,溪流流过绿意盎然的草场,依偎在沃特村身边。迎着微风,明快的弹唱音乐和欢声笑语打破了草原的沉寂,牧家乐、帐篷城里游客络绎不绝。“去年年底,甘南州推出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将文化和旅游融合后追求裂变效应,沃特村也被纳入到这一工程中重点打造,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8月份以后收入特别好。”阿万仓镇党委副书记仁增道杰兴奋地说。

  仁增道杰所说的“一十百千万”工程,是甘南州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提升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水平的创新之举,目标是打造“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特色品牌,以推动文化产业多维度、全领域发展。

  此外,近年来甘南州还连续举办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锅庄舞展演、楹联和赛马大赛等文化旅游和体育品牌,传承共有的文化记忆,守护共有的文化家园,在保护传承当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传统技艺和民俗节庆中加深中华民族认同感。

  绿色妙笔千秋画,生态绝唱万古琴。如今在甘南州,有一种天色叫“甘南蓝”,绿色帷幕覆盖的高山大河与蓝色水彩写意的日月星辰,构成了草原上得天独厚的生态背景;有一种底色叫“甘南绿”,奔涌着黄河的磅礴气势,承载着历史的风雨沧桑,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划出一道“微笑曲线”。

  甘南州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甘南州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彰显新担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奋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美丽愿景。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