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挺起精神脊梁——庆阳市西峰区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纪实

 2020/09/30/ 10:13 来源:陇东报 通讯员 郭芳

挺起精神脊梁

——西峰区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纪实

  陇东报通讯员 郭芳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仲秋时节,村头的文体广场上,精彩的文艺演出赢得阵阵掌声;农家书屋里,村民们翻看摆放整齐的各类图书;文化集市上,绣娘们飞针走线,设计制作香包绣品……

  随着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文化扶贫也在不断彰显力量。近年来,西峰区立足实际,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和扶贫项目资金,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活动,发展文旅产业,纵深推进文化扶贫工作,引导群众树立自立自强意识,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中国煤矿文工团公益慰问演出走进西峰区肖金镇左咀村,为群众送上精彩的文化盛宴。 陇东报通讯员 刘新艳 摄

  搭建阵地

  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走进赵沟畎村农家书屋,整齐的书架上摆满文史、科技等各类书籍,有的村民站在书架前翻阅书籍,有的办理借阅登记手续。

  “刚开始养羊时缺乏经验,搞不清楚羊只得了什么病,好多小羊都死了,只能干着急。自村里有了农家书屋后,我有空就到书屋借阅养殖类的书籍,学习养殖技术、动物防疫等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村民赵万虎说。

  近年来,西峰区以构建覆盖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积极整合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实施“乡村舞台”“农家书屋”“历史再现”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了文存科文化大院、李岭村乡村记忆园、毛寺村乡愁记忆馆、左咀村村史馆等新型文化阵地,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度,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建成区图书馆、文化馆总馆和10个乡镇(街道)分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双百双万”小康图书惠民工程,为全区204个单位配备34万册图书,投资约19万元在城区人流量密集场所安放6台电子阅读机,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供给从“单向输送”向“双向互动”的转变,丰富贫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截至目前,西峰区100个行政村实现了“乡村舞台”、农家书屋全覆盖,组建民间自办文化社团150余个,建成19个社区书屋和65个数字书屋,有力加快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度,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文化供给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9月26日,西峰区文艺志愿服务队的30余名志愿者走进什社乡文安村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快板《搬砖》、歌曲《农民兄弟》、唢呐《九九艳阳天》等节目轮番上演。“以前村里没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很多人在家没事干,就靠打麻将、打扑克来消磨时间;现在不一样了,时不时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演出,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村民栗红芳说。

  文安村是西峰区1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近几年,在扶贫单位的扶持下,该村在改善基础设施、培育扶贫产业的同时,建设农民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农家书屋等公共设施,持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组建舞蹈队,利用传统节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村民精神生活逐步“富”起来。

  西峰区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和谐西峰大舞台”“千台大戏送农村”“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文化活动,以文艺演出、文化下乡、民间社火队巡演等方式,让寻常百姓在家门口畅享文化大餐;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更好更优的文化服务;组织巡演新创剧目《月亮湾》,用“看得见的载体”实现“看不见的教化”,激发群众内生活力;引导各乡镇村组、社区组建起秧歌队、舞蹈队,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其中,提振老百姓的“精气神”。

  西峰区还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服务、文化活动辅导,举办各类展览、培训班,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丰富文化供给内容,持续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西峰区彭原镇赵沟畎村村民在农家书屋办理借阅手续  陇东报通讯员 郭芳 摄

  文化“造血”

  提升发展软实力

  近日,笔者走进后官寨镇南佐香包刺绣基地,展厅里陈列着枕头、团扇等香包刺绣作品。伴随着嗒嗒地踩踏声,几名绣娘坐在工作台前,赶制香包刺绣精品。

  “现在基地能够带动周边300多名妇女参与学习香包刺绣,其中有48名贫困户,她们可以在家加工制作香包图样,基地对产品进行回收,不仅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而且能传承香包绣制技艺。”基地负责人左焕茸说。

  近年来,西峰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文旅产业培育力度,以香包刺绣特色民俗文化产业助推农民增收致富为思路,建成文化集市,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创办香包民俗文化产品营销公司,开发民俗文化产品,实施文化产品“走出去”工程,组织文旅企业外出参展,提升全区文化产业软实力。

  西峰区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采取“旅游+文化”的模式,通过招商引资、龙头带动,培育乡村旅游景点,打造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先后建成蒲河川、小崆峒、北石窟寺等旅游景点,实施后官寨镇南佐香包刺绣基地、庆阳剪纸民俗文化传习基地、庆阳义渠文化园非遗旅游文创设计研发基地等文旅项目,搭建文旅产业发展平台。

  将文化与节庆活动有机融合,指导有条件的乡村挖掘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举办冰雪旅游节、三月三小崆峒旅游文化节、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带动周边群众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演出、展销等旅游服务,让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目前,西峰区已建成7处文化集市,带动创办香包民俗文化产品营销公司42家,从业人员1.3万余人,年均生产香包等民俗文化产品600万件,产值达5000多万元。建成各类旅游景区(点)40多处,年均接待国内外游客 300多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1.9亿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