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景泰:新时代的“筏子客”

 2020/10/06/ 05:5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陈泳

新时代的“筏子客”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泳

  “十一”假期将至,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绿意葱茏,生机勃勃。地处景区内的龙湾村人走出田间地头,为即将到来的旅游季忙碌着。

  在村旁,黄河拐了个大弯,水势变得平缓起来,向西“倒流”了几公里,从雄奇壮丽的石林脚下流过后,又奔腾向北而去。河边的码头上,十几名筏工在阳光下有条不紊地打理着自家的羊皮筏子。

  “这羊皮筏子每天都要放到河里沾沾水,不然会裂开。”一大早,52岁的筏工罗崇孝放下自家果园里的农活,来到了河边对筏子做例行保养,他介绍道,“村里的筏工由景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大家轮流接待游客,都能挣上钱。码头上专门建了棚子,各家的羊皮筏子统一放在一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在没有渡船的年代,羊皮筏子一直是龙湾村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我们村三面都是大山,以前的交通条件很差,村里人祖祖辈辈都是用筏子往对岸的靖远载人、运货。”在罗崇孝的记忆里,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村里只有不多几只羊皮筏子摆渡,遇到风大、水急的时候,就不能通行了。后来,河面上拉起了钢索,有了渡船,羊皮筏子便在村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时间来到2000年,白银市在开发黄河石林景区时,鼓励村民发展旅游产业增收。山路修通了,游客慕名而来,一度消失了的羊皮筏子又在黄河上漂流起来。

  2006年,罗崇孝向村里的老筏工学习了羊皮筏子的制作和操控技术,还到市海事管理局参加了培训,经考核后持证上岗,当起了“筏子客”,挣上了旅游产业的钱。“这里的旅游旺季一般从4月到10月底,我能在筏子上收入近两万元。作为副业来说,这样的收入已经很可观了。”罗崇孝说。

  “羊皮筏子是传统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继承发扬下去。如果不是政府发展旅游,后辈就再见不到这个东西了。”让罗崇孝感到欣慰的是,如今筏工队伍里有许多20多岁的年轻人,“这说明只要产业搞得好,村里就能留住人,发展才能有希望。”

  罗崇孝介绍,除了放筏子、务果园,他家里还经营着一辆观光驴车,由妻子打理,一年也能收入近两万元。

  立秋前后,黄河水位居高不下,考虑到安全问题,筏工们根据景区管委会的要求,暂停了营业。最近几天,水位下降,龙湾村的羊皮筏子又在水面上活跃起来。“下水人乘筏,上岸筏乘人。以前漂到对岸,得背着100多斤的筏子走到上游,才能漂回来。现在多好,用汽车就拉回来了,根本不费力。”罗崇孝一边感慨,一边笑呵呵地检查筏子上的绳索,准备着下一次的漂流。

  目前,龙湾村旅游从业人员已占到劳动力总数的86.8%,羊皮筏子已经发展到340个。村里还加快了对传统旅游产业的改造升级,针对部分景区内羊皮筏子、观光驴车等无序经营、效益低下问题,按照“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分行业组建合作社、股份公司,实现统一经营服务,有效提高群众收益。

  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如今的黄河不再是阻碍龙湾村发展的天堑,羊皮筏子这个古老的交通工具也卸下了“历史重任”,转变了角色,载着观赏黄河石林的游客,载着罗崇孝和村民们的致富梦想,顺风顺水,快速前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